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广安门中医院
三甲  
卢雯平主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妇科肿瘤、肺癌 消化系统肿瘤
简介:卢雯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名老中医传承博士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2010~2011年在美国著名医学机构Mayo Clinic作为访问学者在世界著名乳腺癌遗传学教授Dr. Couch及美国总统任命的美国国家癌症顾问团顾问、著名乳腺及妇科肿瘤专家Dr.Kaur指导下进行为期一年的乳腺癌及妇科肿瘤的临床及研究。 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及科研工作20年,对患者认真负责,重视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同时遵循“从个体到规范”再在“规范指导下完善个体”的治疗原则。学习挖掘导师朴炳奎教授、孙桂芝教授等肿瘤科前辈的学术经验及思想,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在继承基础上,时时追踪最新的国际进展,中医与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结合,在乳腺癌、妇科肿瘤、肺癌及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风格,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2篇SCI收录,参与编写专著5部。2011年度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论坛“中健行”中医药传承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作为负责人承担了2012年度国家自然基金、2012年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科学院优势病种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项课题。作为主要参与者获200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7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详细]
杨宗艳主任医师
擅长:晚期肺癌、食管癌、胃肠癌、肝癌,及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妇科恶性肿瘤
简介:杨宗艳,女,汉族,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硕士学位,主任医师,七年制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分配到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师从于著名肿瘤专家朴炳奎、孙桂芝、林洪生教授,近三十年来,一直踏踏实实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并以对业务精益求精,对病人认真负责、态度亲切和蔼而深受好评。擅长主治:晚期肺癌、食管癌、、胃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妇科恶性肿瘤。 科研工作:主要参与有国家级课题6项,部级课题5项,局级3项,首发基金及院所级课题4项,其中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二项,排名前5位7项。获得的奖项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两个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另外还负责及参加了近30余种扶正抗肿瘤中药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近30余篇,主编、副主编及编写论著共7部。 临床工作:在长期、大量、繁忙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坚持中西医结合,并能突出中医特色,以人为本,治疗个体化,对不同病人制定出准确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尤其擅长对于晚期癌症转移及老年恶性肿瘤的治疗和总结,根据每个肿瘤患者的特点,采用扶正培本中药治疗为主,使许多晚期患者肿瘤稳定,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延长带瘤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使患者不用化疗或减轻了化疗剂量,明显降低了毒副作用,众多患者在治疗中受益。先后总结和发表了老年晚期肺癌及肺癌胸膜转移、心包转移、肾上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重复癌、肝癌、乳腺癌、胃肠癌等诸多临床文章,部分资料和数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其他工作:曾到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出访和工作,2003年4月,在“非典”最肆虐爆发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做为业务骨干第一批奔赴前线,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表现突出,被授予“抗击非典勇士”及“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2009年10月,参加了中央组织部选派的“支援新疆”医疗队,为当地患者解决了众多疑难问题,深受维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患者的欢迎,由于自己的突出表现,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光荣称号。[详细]
王桂绵主任医师
擅长:乳腺癌、胃癌、肝癌
简介:王桂绵,女,中医肿瘤主任医师,汉族,1939年出生于天津市,主治:乳腺癌、胃癌、肝癌。196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天津结核病医院工作;1968年━1971年在河北省宣化县医院工作;1971年8月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来院后脱产学习中医一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学习1年半;198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8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参加了“扶正解毒冲剂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科研课题,“健脾益肾冲剂并化疗治疗胃癌减毒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崐究”,“扶正防癌口服液并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养胃抗瘤冲剂”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加编写《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常见肿瘤诊治指南》等书。认为胃癌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早期症状与胃肠道良性疾病相混淆,待确诊时多不属于早期,临床治愈率较低。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的有效治疗措施,可是,对病灶侵犯较深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胃癌则缺乏彻底性治疗,常由于癌肿复发或转移而影响治疗和生存时间。 临床上多采用术后化疗抑制或消灭残留的癌细胞。但抗癌药物毒性大,部分病人难以耐受,往往不能顺利完成化疗,直接影响了治疗时机,为了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增加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她根据祖国医学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脾统血、藏血、生崐血和肾主骨藏精生髓的理论,以党参、白术、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补骨脂制成冲剂━━健脾益肾冲剂,合并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取得较满意效果。能减轻化疗病人的全身和消化道的毒副反应,对造血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远期疗效观察,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9.41%和55.31%,明显好于单纯化疗组。在健脾益肾冲剂的基础上又加入藤梨根、拳参等抗癌药,制成扶正防癌口服液,防复发抗转移方面有一定作用。[详细]
贺用和主任医师
擅长:肿瘤介入治疗,中医药治疗肝胆胰癌、肺癌、胃肠癌、乳癌、脑肿瘤、肾癌、妇科肿瘤等,以及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中医药预防和治疗... 完整擅长>>
简介:贺用和,男,湖南中医学院毕业,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受聘为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微创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宣武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任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常委。坚持从事一线肿瘤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常见多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熟练应用肿瘤的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癌痛治疗、支持对症治疗。动手能力强,掌握肿瘤的影象学诊断(X片、B超、CT、ECT、MRI、DSA等)。能熟练进行多种恶性肿瘤的诊疗技术如胸穿、腹穿、骨穿;B超或CT引导下心包穿刺、肺穿、肝穿;B超、CT引导下肝内肿瘤穿刺并无水酒精注射术;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突出中医特色,擅长运用中医药知识对各种良恶性肿瘤进行辨证施治,对肿瘤的理法方药有较深入的研究。结合中医历代古籍理论,探讨恶性肿瘤和肿瘤转移的机制,写出了《恶性肿瘤络病论》、《内风概论》、《恶性肿瘤转移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风”与恶性肿瘤转移》等文章。在中药防治癌前病变、抗转移、防复发、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严重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急症的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经验。93年至今主持开展了本院恶性肿瘤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即肿瘤介入治疗,病种涉及肝、胆囊、胰腺、肺、胃、脾、肾、卵巢、膀胱、大肠、乳腺、骨等器官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除常规化疗栓塞术外,还在国内外较早开展了抗癌中药制剂的动脉灌注即中药介入治疗,以及中医药防治介入治疗严重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还开展了DSA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支架植入术、大血管栓塞止血术等。所参加《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循证医学研究》获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01-04LC-44-R-09)。重视癌症患者的饮食、心理调摄以及运动康复指导。98年6月至99年6月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同善医院工作;07年4月至08年4月赴香港东华三院东华东院及香港理工大学京港中医诊所工作;09年5月至9月受中组部和广安门医院联合派遣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肿瘤内科和放疗科挂职工作。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颁发“优秀援疆专家”称号;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优秀援疆干部”称号。[详细]
朴炳奎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中晚期肿瘤
简介:朴炳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朝鲜族,1937年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现任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肿瘤学会委员及《中华肿瘤杂志》编委、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学会委员等。在科研工作中,1975年~1976年在河北邯郸地区参加食管癌的普查及中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研究。1982年~1984年参加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此项课题获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1981年~1985年参加“健脾益肾冲剂治疗Ⅲ期胃癌(术后)的研究”,此项课题获卫生部科技奖。1986年~1990年他主持研究的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剂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并研制出专治晚期肺癌的中成药“肺瘤平膏”,已取得生产批号,由天津达仁堂药厂生产。1991年--1995年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肺瘤平系列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他参加编写了《建国四十年中医科技成就》和《中医诊疗常规》,并与他人合写《东洋医学入门》(日本版)一书和《糖尿病知识问答》一书,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癌391例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肺部疾患及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活血化瘀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等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关于气道疾病的中医治疗”、“癌的中西医治疗”、“中药治疗肿瘤复方制剂的临床试验”等发表在日本或韩国的学术刊物上,共30余篇。曾先后培养6名硕士,5名博士,1名博士后和1名外籍硕士,并有一名博士和一名博士后在工作。他先后到日本、朝鲜、韩国、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二十多次学术访问, 并在日本、韩国有一定声望。现在担任国际东洋医学会理事、韩国庆熙大学客籍教授、景园大学韩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汉那病院顾问等,也曾是园光大学校医疗院客籍教授、日本全体医学名誉会员等。在国内主持过三次国际中医治疗肿瘤研讨会议,并为中日、中韩传统医学交流做了不少工作。目前,尚承担多项研究课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