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广安门中医院
三甲  
周静媛主任医师
擅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候、肾炎、神衰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红斑狼疮和小血管炎等引起的肾损害
简介:周静媛,女,主任医师,江苏常州市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师从著名老中医赵金铎,197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专业为中西医结合肾内科。1976年分配到广安门医院内科工作至今,20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内科肾脏病的研究及治疗,如急慢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小血管炎、狼疮性肾炎、重症神经衰弱,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疑难杂症的治疗。[详细]
孙建实主任医师
擅长:蛋白尿、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
简介:孙建实,男,主任医师,教授。1960年出生于哈尔滨,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专业特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 急慢性肾衰。 工作简历: 1977年入黑龙江中医学院先后获得学士(82年)、硕士(88年)、博士学位(91年),并在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获得副主任医师、副教授(92年)和主任医师、 教授(97年),2000年被人才引进,调入杭州市中医院肾病内科暨全国中医肾病中心工作任主任医师,2002年受聘浙江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专业博士导师,2005年被人才引进,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任主任医师。2005年受聘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博士导师,目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编委,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肾科、北京协和医院肾科、内分泌科、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进修学习。培养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6名。 曾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项目的部分工作。多次出国讲学。参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的编写,主编、参编著作三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3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各种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各种肾病,主要运用中医药疗法,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具有良好的医德,身受广大患者的好评。[详细]
刘文军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肾衰、肾病肾炎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中医内科疑难杂症
简介:刘文军,男,中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九三学社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中青年名医"。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导师、高级职称评委,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北京市、河北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中医师资格考试主考官。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生物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出身中医世家,1980-1985年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中医传承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中医内科和肾脏病研究32年。在攻读硕士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并获首届研究生奖学金。毕业论文获浙江省卫生厅1995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至今任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要从事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师从薛伯寿、王永钧、张琪、陈以平、赵玉庸等多位国内著名中医专家,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的治疗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小儿肾病有一定擅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著作12部,其中主编《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肾脏病》、《继发肾脏》等5部著作,参加编写《实用中医儿科学》小儿肾脏病部分7部著作。. 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各类课题二十三项。研究生课题获浙江省卫生厅1995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市一等奖,为其主要完成人员,并在1994年首届国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上宣读。2000年获得广安门医院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课题,课题完成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为A级,在2002年香港《中医药与难治疾病论坛》大会宣读,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获200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已完成,论文在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大会宣读,并获200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作为第二负责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的研究,获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等奖。200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从信号转导通路表达与调控探讨益气活血法对 EMT 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2010年参加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项目“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分课题的研究。其他主持课题如 “慢性肾衰血透人群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评价相关性”、“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临床研究”等研究工作。参加国家科委九五攻关课题“糖微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参加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课题“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的调查与研究”临床内科疾病治疗部分的研究工作,此项目已获中医药行业奖。参加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缓衰方对慢性肾衰大鼠微血管新生抑制的影响”等多项课题研究。分别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项奖励11项。 先后在核心期刊杂志上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5部著作,参加编写7部著作。 获得的荣誉: 1. 攻读硕士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并获首届研究生奖学金。毕业论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1994年获“十佳医生”称号 3. 2002年被病人和医院评为“最满意的医务人员” 4. 2007年被评为广安门医院青年科技标兵。 5 . 2008年因抗震救灾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6. 200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7 . 2008年被九三学社党中央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受到党中央主席的表彰。 8.2008年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评为先进个人,广安门医院评为优秀。 9。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称号,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10 2012年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中青年名医"。称号 发表的著作 1 主编 《慢性肾功能衰竭》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2000年出版 2 主编 《常见肾脏病》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3 主编 《继发性肾脏病》,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年11月 4 主编 《脑血管病中医食疗验方》 辽宁科技出版社 1999年出版 5 主编 《 肾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年出版. 6 参编 《实用中医儿科学》1995年9月第一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7 参编 《实用中医儿科学》 2005年12月 第二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8 参编《中医走向世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9 参编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展战略思考》(论文汇编)煤炭出版社1999年出版 10 参编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指南》 11 参编《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年出版 12 参编《器官纤维化基础及中医药防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8年出版 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 平肝清脑汤治疗神经性头痛.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 15(6): 18-19 2.平肝解痉汤治疗血管性头痛162 例疗效总结。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 ,4( 8 ) :470 3.中药尿毒净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8):555 4. 中药尿毒净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基础理论研究特集:163 5. 防己黄芪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肾炎局血压的临床报道. 中医药信息1997(5):28-30 6.芪芍降压方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及其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新中医1998,30(3):15-17 7 . 速效救心丸等治疗慢性肾衰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体会 中医杂志2000年增刊 8.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中医药信息2001,18(1):1-3 9. 益肾降压方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2001, 8 (3):131-133 10 .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大鼠ET/NO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 9 (2):68-69 11. 益气活血利水法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肾功能的动态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8(12):26-29 12.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机理研究概况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8(2):134-135 13. 卡托普利对RPH大鼠肾脏内皮由来因子调控作用的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10):566-569 14 .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血压及肾脏病理组织形态影响的研究。中医药学刊,2005,23(6):992-994 15. 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血压及肾脏ET/No mRNAs表达的影响。中华中华药杂志,2005,20(9):528-530 16.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中医认识和治疗。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8):876-878 17.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及益气活血法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1):10287-10291 18 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医治疗和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急症(J). 2007,16(12):1524-1525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进展。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8,21(19):1409-1410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侯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3):134-136 21.益气活血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远期疗效总结,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890-892. 22. 益气活血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Ⅰ、Ⅲ胶原、MMP-1和TMMP-1表达的影响,北京中医药,2009,28(10):816-818 23. 挤压综合症伴急性肾损伤的救治 河北医药,2009,31(20):2795-2796 24 .益气活血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smad2和smad3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5):263-266. 2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侯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6):325-328 . 26. 薛伯寿教授谈治疗外感热病应知患者体质有异。北京中医药,2010,29(8):590-591 27.分消走泄法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北京中医药,2010,29(10):;762~794 2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22(12):713-718 29 益气活血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2):1165--1173 30 益气活血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血清IL-10\ IFN-γ含量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71-873 31.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的临床经验,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75-77 32.薛伯寿治疗头面部热毒性疾患验案介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 :84-85 33.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对UUO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ILK 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109-153 34肾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辽宁中医药杂志。2011,38(12):2373-2376 35 益气活血降浊方对TGF-β 1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GF、BMP-7表达的影响,北京中医药,2012,31(3):226-228 36 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治浅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03) 724-725刘晓倩;闫军堂;马春雷;刘文军 37 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 0 1 2 ,30 (2):253-256 38 益气活血降浊复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TGF- β1、?- SMA、 HGFBMP- 7 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1):2797-2802 39 刘文军,广安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6年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含量变迁.中国血液净化, 09期, pp 517-519, 2013 40 刘文军,从标本缓急论治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现代中医临床,2014,5月,23(3):12-15 41 刘文军,罗涛;抗震前线归来谈肾脏救援[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中国中医药报, 2008-07-16 (科普) 42 刘文军.经典名中药-六味地黄丸.大众健康2009,10:79-80(科普) 43 刘文军 经典名中药-金匮肾气丸.大众健康 2010,2:7677(科普) 44 刘文军。如何发现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上)。家庭中医药。2011,18(6):28-29(科普) 45 刘文军。如何发现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下)。家庭中医药,2011,18(7):28-29(科普) 第二作者及以上 46.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患者自身对照比较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3):9-11. 47.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中医杂志,2007,48(8):726-729. 48 .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成分变化与益气活血治法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2 ( 28 ):5462-5465 49. 益气活血法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天津中医药 2009,26(8):315-317 50 复方益肾降压口服液对RPH大鼠肾实质保护作用及降压机理研究。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25(2):105-109 51. 益气活血、利湿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远期疗效分析,新中医,2009,41(1):20-22 52. 4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中医杂志,2009,50(5):446-448 53. 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及其父母中医证候家系调查。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 2):116-120(王文娟;吴志奎;张新华;刘文军;刘咏梅;方素萍;王荣新;张冲;李平萍;罗瑞贵) 54.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证候转化的影响,中医杂志.2011,(17):1475-1478(李深;熊仁芬;张改华;刘文军;岳玉和) 55 .王永钧 ,刘文军,谢恬,等。活性炭治疗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衰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7,14(5):11-14 56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证候转化的影响,中医杂志2011,52(17):1475-1478 57 全氟化合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97. 28(7): 324-326 58.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海军医学杂志,2002,23(2):105-109 59. 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及RAS系统物质的作用研究。中国医药学报 2002,17(4): 207-210 60 .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降压及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2003,28(8):746-750 61 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内皮由来因子的调控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 21(5): 625-628 62.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内信号转导负调控蛋白Smad6,7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表达与益气活血法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5):9059-9062 63.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2):137-140. 64 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 2(3): 183-184 65 路晓光;倪振生;刘文军;冯博;岳玉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河北医药, 21期, pp 3222-3223, 2013 66 Wang Wen-juan; *Wu Zhi-kui; Zhang Xin-hua; Liu Yong-mei; Fang Su-ping; Zhang Chong; Liu Wen-jun; Li Min; Wang Rong-xin; Luo Rui-gui; Li Ping-ping 67 Liu, Li; Long, Gang; Ren, Jianwei; Li, Jijun; Xu, Jinsheng; Lei, Jinghong; Li, Mao; Qiu, Moyan; Yuan, Ping; Sun, Weiming; Lin, Shan; Liu, Wenjun; Sun, Yi; Ma, Yingchun; Mao, Yonghui……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ong term effect of BCM guided fluid management in MHD patients (BOCOMO study): rationales and study design BMC Nephrology, 13卷, 2012/9/25. 期刊论文, SCI, 1. 644(2012) 68 Effect of Yisui Shengxue Granule (c > Se <<"c"YeEuroe cent uc(2)') on the oxidative damage of erythr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hemoglobin H diseas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18(9), pp 670-675, 2012/9. 期刊论文, SCI, 0. 7990(2011) 69 王文娟;方素萍;刘咏梅;吴志奎;张新华;刘文军;李敏;王荣新;罗瑞贵;李平萍.益髓生血颗粒治疗血红蛋白H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05期, pp 21-24, 2014. 70 刘鹏;邱模炎;王红;刘文军;何丽云;李楠;程爱华;李文歌;张凌;郝建荣;王汉斌;曹钋;张胜荣;张建荣;伦立德;王绍华;栾洁;李靖;朱莉;田芃;刘晓丽;王湛.灸药结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厥脱证)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 02期, pp 553-558, 2014. 大会论文 1 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RAS系统作用及肾脏组织病理学研究。香港《中医药与难治疾病论坛》2002年10月 2 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及相关物质影响的作用研究。刘文军、陈孟莉、刘屏 饶向荣。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2002,9 3. 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脏ET-1、NO mRNAs的影响。刘文军,刘屏,袁默、饶向荣,全国第七次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大会论文交流。 4 2009年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发表文章4篇,大会发言2篇 5 全国第九次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篇 6 全国中西医结合2010年发表论文会4篇 7 全国中西医结合2011年发表论文会4篇 8 全国中医肾病年会2011年发表论文会4篇,大会发言一篇 科研成果 1 研究生课题“中药尿毒净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负责实验工作。参加部分临床工作。该课题获浙江省卫生厅1995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其主要完成人员。 2 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血管内皮由来因子调节的研究” 获200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3 主持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益气活血法对肾脏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已完成。并获200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4 参加的“β-地贫辨证治疗与证型特点的分子基础研究”获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5 参加的“益髓生血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与调控珠蛋白mRNA表达分子机制”,获200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6 参加的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贫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7 第一作者的 “益肾降压方对RPH大鼠血压及肾脏ET/NomRNAs表达的影响”获2005年宣武区优秀论文奖。 8 参加编写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2版 获200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著作)二等奖。 9 参加编写的《实用中医儿科学》获康莱特杯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国家一等奖。 10 参加的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课题“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的调查与研究”,获中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详细]
饶向荣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肾动脉狭窄)、小血管炎肾损害和急慢性小管-间质性疾病
简介:饶向荣,男,1967年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戴希文教授、陈可冀院士和高荣林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是在肾脏疾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大量疑难危重患者,如进展型IgA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管坏死、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等。临床主要工作是采用益气活血,利湿泻浊法,以及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延缓和阻断慢性肾衰竭进展,达到推迟或避免肾脏替代的目的。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委员会常委,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学会委员,世中联肾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医师协会肾内科专家委员会委员、理事,以及多家核心医学杂志编委。多年来,承担或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课题15项,主编有《肾小球肾炎》和《老年泌尿系统疾病》。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SCI论文2篇。曾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1项。曾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先进青年”,广安门医院首届“十佳中青年医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医”。[详细]
戴希文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肾脏疾病、肾衰、肾性高血压、泌感
简介:戴希文,女,主任医师,教授,出生于1931年,福建省福州市人。1955年福州福建医学院医本科毕业。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委员、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健康评价委员会肾内专家组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北京学会委员。1961年福建中医学院第一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1963年3月调到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工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和血液透析中心的主要创始人。在国内、外学术会义及刊物上发表宣读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中医诊疗常规》、《中西医结合危难重症诊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治进展》等书的编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