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北大医院
三甲  综合
刘玉春主任医师
擅长:各类肾脏疾病的诊治,各种原发和继发肾小球疾病的诊治,危重肾脏病的抢救、疑难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刘玉春,女,主任医师,教授,肾脏内科专家。从事内科及肾脏内科医疗、教学和临床科研近40年。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积累了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各类肾脏疾病的诊治,各种原发和继发肾小球疾病的诊治,在危重肾脏病的抢救、疑难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研究成果:发表论著多篇,参加编写《肾脏病学》和《今日内科》等著作。曾获得3项部委级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文章70余篇,参加编写书籍13部,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详细]
陈育青主任医师
擅长:IgA肾病,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遗传性肾脏病,血液透析
简介:陈育青,女,主任医师,教授,199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200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国际肾脏病学会奖学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的研究。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基因组学研究:包括单基因遗传性肾脏病,薄基底膜肾病和Alport综合征,激素抵抗和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及脂蛋白肾病的基因突变和发病之间的关系,IgA肾病的临床和预后研究以及慢性肾脏病进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1项。专业特长:IgA肾病,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遗传性肾脏病,血液透析。[详细]
张宏主任医师
擅长:常见肾脏病IgA肾病和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
简介:张宏,女,主任医师,教授,肾内科副主任,擅长常见肾脏病IgA肾病和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7年获国际肾脏病学会研究奖学金赴日本留学,进行肾小球硬化纤维化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200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曾获日本生物科学Ryobiteien杰出科学研究奖及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部同门会奖。2001年归国后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任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进行遗传性肾脏病和常见肾脏疾病IgA肾病的临床和发病机制、遗传背景研究。曾获国际肾脏病学会最佳研究报告一等奖及最佳壁报蓝色缎带奖。2005年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2004年至2005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系进行IgA肾病分子遗传学的合作研究。 张宏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医师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国际IgA肾病合作组(International IgA Nephropathy Network)专家委员会委员,IgA肾病国际多中心研究(TESTING Study)学术委员会委员,亚太肾脏病学会官方杂志《Nephrology》 责任编委(Subject Editor)。 张宏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肾小球疾病的遗传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研究,围绕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进行了系列的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研究发现IgA1分子唾液酸缺陷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并明确其缺陷为B细胞功能异常所致;明确了IgA1分子糖基化酶的基因变异决定IgA肾病的易感性并进行了功能和表型验证;建立了简明IgA肾病临床病理评价系统并通过RCT研究提出了IgA肾病患者的循证治疗建议;近年来她领导的研究小组组织和参与了国内外IgA肾病国内外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同时根据国内外GWAS研究提供的信息联合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进行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分子遗传学研究,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噬参与狼疮发病易感性的假说,为狼疮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线索和依据。 张宏教授承担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子课题、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等15项国家及部委级课题,在J Bio Chem, J Am Soc Nephrol, Hum Mut, Kidney Int, Ann Rheum Di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她指导研究生完成原创性的高水平科研工作,有2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名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详细]
王海燕主任医师
擅长:肾脏疾病的发病与进展机理及防治研究、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
简介:各位医疗界同仁、各位患者: 惊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2月11日凌晨3:52分不幸逝世。王海燕教授是我国肾脏病学界的鼻祖,被誉为“中国肾脏之母”,开创了我国肾脏病研究与治疗的新开端。她的不幸离世是医疗界乃至全世界的极大损失。 王海燕教授擅长肾脏病的发病、进展机理和防治的研究,以及慢性肾病流行病学研究。她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部级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为中国的肾脏病研究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王教授更是深谙行医用药之道,由于一些药物本身会对脆弱的肾脏造成影响,找她看病的患者说“王教授用药慎之又慎,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能少用则尽量少用。” 如今,这位学术功力深厚、为中国肾脏病患奉献终身的好大夫却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惋惜和沉痛的悼念之情,愿逝者安息! 王海燕,女,主任医师,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2年至1966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接受研究生培训;1980年至1983年在美国UCLA做访问学者。擅长肾脏疾病的发病与进展机理及防治研究、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 国内外著名的肾脏病学家。现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ISN全球发展委员会东亚地区主席及提高慢性肾脏病防治质量全球委员会(KDIGO)委员会成员、现任中华内科杂志主编、及、、等6个国际专业杂志编委。曾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和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国际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肾小球疾病的发病与进展机理及防治研究、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等。多年来共主持部委级以上研究课题21项,已先后获国家及部委级科研成果奖共20余项。完成学术论著380余篇,主编、副主编肾脏病专著七本,参加编写专著9本。多次获得国家、政府各部门颁发的个人奖励;并于2006年获得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国际卓越成就贡献奖章”。现任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部级肾脏病重点实验室。培养了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一流学术团队。[详细]
金其庄主任医师
擅长: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危重症肾脏病
简介:金其庄,男,主任医师,讲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本科,主要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特别是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危重症肾脏病学领域进行临床研究和工作。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 专业特长: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危重症肾脏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