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三甲  肿瘤
黄慧强主任医师
擅长:恶性肿瘤化疗,尤其对恶性淋巴瘤、头颈癌/鼻咽癌的化学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儿童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恶性肿瘤
简介:黄慧强,男,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副主任,内科四区区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物评审咨询专家,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血液学会(ASH)会员;2000年和2004年曾到美国Fred Huchinse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和澳洲作短期进修,1984年中山医科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本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擅长常见恶性肿瘤化疗,特别是淋巴瘤、鼻咽癌的化学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儿童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 1979.9-1984.8 中山医学院医疗系就读本科 1984.8-1987.8 住院医师,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科 1987.9-1990.8 在原中山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0.9-1995.8 主治医师, 原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科 1995.9-1999.7 在原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攻读临床医学博士(肿瘤化疗专业),副主任医师 1999.8-现在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淋巴瘤研究中心,造血细胞移植病房 参与出版专著: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 黄慧强 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 陈运贤 主编 2004年第 一版 广东科技出版社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 黄慧强 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 陈运贤 主编 2004年第一版广东科技出版社 3. 实用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 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年第1版 4. 大肠癌的治疗 黄慧强 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2002 年第1版 杨冬华 房殿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 肿瘤内科治疗及抗癌新药的临床研究 管忠震 姜文奇 黄慧强等 肿瘤学 增益新主编本科生研究生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 第2版 6. 肿瘤内科治疗及抗癌新药的临床研究 管忠震 姜文奇 黄慧强 等 肿瘤学 增益新主编本科生研究生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 第1版 7. 鼻咽癌 管忠震 黄慧强 肿瘤化学预防和药物治疗 1991 , 韩锐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和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527 – 35 科研成果: 1. 晚期鼻咽癌化疗的研究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98年,095号) 三等奖 第三作者 2. 高危进展型NHL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广州市科委 二等奖 2005.9 第3作者 科研基金: 1、广东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 AHSCT联合体内净化及免疫重建治疗PTCL的研究 2006 第一负责人 2、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 CDCD4/CD25/CD62/Treg+细胞在异基因移植中对GVHD/GVL作用机理探讨 2005 第二负责人 3. 黄慧强 等1999年广东省重点科技基金 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预防临床研究 4. 黄慧强 等1999年广东省卫生厅基金 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多疗程化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5. 何友兼 黄慧强等1997年广东省重点科技基金 提高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根治率的临床综合研究 6. 黄慧强等 1998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榄香烯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试验研究 7. 1999年国家一类新药氮烯苯酸(CSK) I 、II期临床研究 (国家药物监督局新药临床研究项目)第2负责人 8. 2000 年国家一类新药胎盘因子的临床研究 ( 国家药物监督局新药临床研究项目) 第2负责人 9. 2003年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新型肿瘤多药抗药性逆转剂FG020327及其同系物的开发研究 课题负责人 符立梧 第4负责人 10.1996年国家科委九.五攻关课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分课题负责人黄慧强 学术兼职: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详细]
孙晓非主任医师
擅长:肿瘤化疗,儿童淋巴瘤、白血病及实体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孙晓非,女,主任医师,教授,儿童肿瘤科主任,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1989年中山医科大学小儿血液学硕士毕业。擅长肿瘤化疗,尤其对儿童淋巴瘤、白血病及实体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专业协会会员: 国际儿童肿瘤协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会员 广东省医学会会员 专业学会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专业杂志编委(审稿人): 《癌症》杂志责任编委 《儿童肿瘤》杂志编委 《中国肿瘤临床》特约审稿专家。 海外留学经历: 1995年-1996年赴日本爱知医科大学进修儿童血液/肿瘤和流式细胞术。2000年赴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短期进修儿童血液/肿瘤。 临床医疗经验: 从事恶性肿瘤化学治疗20多年。重点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的化疗,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脑瘤、肾母细胞瘤、骨和软组织肉瘤、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肝母细胞瘤、郎罕氏组织细胞增多症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各种恶性肿瘤。临床经验丰富,对儿童肿瘤诊治有较深的造诣。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治疗策略和方案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经过多年努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恶性淋巴瘤生存率已达70%~80%,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其它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疗效也获得明显改善。 科学研究经验: 临床科研经验丰富。开展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 1、协助检验室建立流式细胞仪(FCM)实验室,对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行FCM免疫分型,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病理组织学诊断困难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行腔积液的FCM检测帮助诊断。建立自体造血干细胞CD34造血干细胞CD34检测和淋巴瘤免疫功能检测等技术。 2、协助内科实验室建立MTX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将HD-MTX剂量提高到5g/m2,持续滴注24小时,36h CF解救,改变以往1g/m2 持续滴注6小时,6小时CF解救的方法,并联合其它3-4种抗癌药物同时在5天内应用,改变以往单药MTX 应用的方法,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生存率。 3、主持和参加6项新药多中心临床实验研究。 4、 曾获得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完成对恶性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课题研究。 5、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肿瘤专科杂志发表论著近50篇。 6、《改善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得2008年广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7、主编和参加编写著作9部。 教学工作经验: 在中山医科大学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0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年均招收硕士研究生,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科研。每年兼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大课教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修生大课和小课教学。任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负责全省小儿实体肿瘤继续教育。每年举办广东省小儿实体肿瘤继续教育课程和临床病例讨论,获得好评。 科研获奖项目: 《改善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临床和实验研究》 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2008年度,排名第一 科研基金: 曾获得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完成对恶性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课题研究。 主编或编写专著: 主编:   1、实用肿瘤内科处方手册(第一版)主编   2、实用肿瘤内科处方手册(第二版)主编 编写:   1、 临床肿瘤学(本科生教材)   2、 临床肿瘤学(本科生教材)   3、 社区肿瘤学   4、 肿瘤学专题讲座   5、 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   6、 肿瘤学(第二版)   7、 淋巴瘤特殊问题诊治对策 参加临床研究的情况: 作为主要研究者(Principle Investigator and/or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的研究: 1、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1(rhIL-11)Ⅱ期临床研究 (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 2. 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1(rhIL-11)Ⅱ期临床研究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3. 国产盐酸伊立替康Ⅱ期临床研究 (连云港恒瑞制药有限公司) 4. 进口CPT-11临床验证 作为参加者的研究(Participant Trail): 1、甲磺酸托烷司琼Ⅱ期临床研究 2、阿米福汀Ⅱ期临床试验[详细]
王树森主任医师
擅长:肿瘤化疗,对乳腺癌、淋巴瘤、肺癌和胃肠道肿瘤的化疗
简介:王树森,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10年8月-12月,在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乳腺内科学习。现为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秘书,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 论著(第一和第二作者): 1. 不同亚型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和生存分析 癌症 2010;29(4); 453-461 通讯作者 2.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中华肿瘤杂志,30(6),第二作者 3. 鼻咽癌组织中EGFR和p-ERK蛋白表达的检测及意义,中华肿瘤杂志,28(4),第一作者 4. 305 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癌症,23(4),第二作者 5. 鼻咽癌组织中c-Fos和Cyclin D1 蛋白表达的检测及意义,中国肿瘤临床,32(6),第一作者 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fitinib对鼻咽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的实验研究,癌症,23(11S),第一作者 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对鼻咽癌细胞系的作用,癌症,23(4),第一作者 8. 软骨抗血管生成组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河南肿瘤学杂志,1999/03,第一作者 9. 1H11内皮细胞测定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方法研究,徐州医学院学报,1998,18(3),第一作者 10. 鼻咽癌化学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肿瘤防治杂志,2004/04,第一作者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的研究进展,实用癌症杂志,2004/01,第一作者 12. 遵循临床试验规范,提高我国临床试验研究水平,中华医学杂志,2003/03,第二作者 13. Pronostic value of surviving and livi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he Laryngoscope,116(1), 第三作者 14. 国际预后分数预测晚期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可行性研究,癌症,25(8),第二作者 15. 62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癌症,25(9),第二作者 16. B细胞淋巴瘤化疗研究现状,中华肿瘤杂志,2005年12期,第二作者 17. 靶向血管的抗肿瘤治疗,中国处方药,2005/08,第二作者 18. 值得关注的新抗癌药物,中国处方药,2005/05,第二作者 19. CD2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RS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癌症,第二作者 基金: 1. EGFR靶向药物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2. 提高腺病毒介导的肿瘤特异性TRAIL在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四负责人。 3. 甘氨双唑钠的化疗增敏作用及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三负责人。 科研成果: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9对鼻咽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评为第三届全国肿瘤大会优秀论文。[详细]
徐光川主任医师
擅长:肿瘤化疗,尤其对肺癌、食管癌、胃肠道肿瘤
简介:徐光川,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70年8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开始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工作。先后受聘为助教、讲师、副主任医师、教授,1974年广东中医学院西中班学习,1977年3月——1998年2月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进修。 从事肿瘤内科工作30余年,熟悉肿瘤内科的化学治疗。从事肺癌综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化放疗,不能手术的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研究,并对常规失效的晚期乳腺癌,常规方案失效的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一定的疗效。注重肺癌综合治疗研究,共治疗肺癌病例1500余例,其中,最年轻的17岁,最高龄的93岁。病变转移部位包括脑、双肺、骨、肝、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一至多个部位。经治疗后,有长期生存者,随访超过3年,5年,8年,最长超过13年,并正常工作。 经验体会:晚期肺癌确诊后,条件许可应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适合的治疗方案可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的可长期生存,有的可治愈。其它晚期癌症也有长期生存治愈者。[详细]
李志铭主任医师
擅长:淋巴瘤、头颈癌等实体瘤的诊治
简介:李志铭,男,教授,主任医师,内科秘书,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2002年获中山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2004年中山大学博士后出站。主要擅长淋巴瘤等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现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秘书和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秘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参与主编《肿瘤生物治疗学》。 获得主要科研基金: 1. BAFF/NF-κB/Bcl-xL通路诱导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对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耐药的机制及干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1-2013, 81071950,课题负责人 2. Bcl-xL抑制剂左旋棉酚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 30400589,课题负责人 3. PLGA纳米粒子介导RNA干扰抗套细胞淋巴瘤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30371621,第二负责人 4. 紫草萘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抗瘤作用与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 30271607,第二负责人 5. Cyclins/cdks分子靶点的建立及抗癌药物筛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 30100227,第二负责人 6. Her2/neu受体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及其抗癌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第五负责人 7. VEGF/VEGFR模型的建立与抗癌药物筛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第五负责人 8. Bcl-xL抑制剂左旋棉酚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 学基金, 2005-2007, 课题负责人 9. 靶向mTOR以自噬依赖性衰老途径时序性抗淋巴瘤的机制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 金,2013-2015,第二负责人 10. Her2/neu受体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及其抗癌作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目。2002-2003。第五负责人 11. 自噬介导的BAFF/TLR/MYD88信号通路调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耐药的免疫逃逸研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2015,课题负责人。 12. DPD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5-FU的个体化治疗。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2-2005。第二负责人 13. 靶向mTOR/bcl-xL/beclin 1通路联合化疗药物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自噬机制研究。中山大学高校基本青年教师培育项目,2011-2013,课题负责人 14. BAFF/NF-κB/Bcl-xL通路诱导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对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耐药的机制及干预研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优秀青年人才培育项目,2011-2013,课题负责人 15. 无辅毒腺病毒介导RNA干扰抗套细胞淋巴瘤的实验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 2005-2007, 课题负责人 16. Bcl-xL抑制剂左旋棉酚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实验研究。中国博士点基金, 2005-2007, 30400589. 第二负责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