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三甲  肿瘤
马益如主任医师
擅长:鼻咽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简介:马益如,女,主任医师,擅长鼻咽癌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详细]
傅剑华主任医师
擅长:食管癌、肺癌及胸部肿瘤复杂的外科手术治疗及胸腔镜微创治疗,对食管癌/肺癌的综合治疗、胸部肿瘤非血管介入手术、早期食管癌内镜微创手术等... 完整擅长>>
简介:傅剑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博士,EMBA ,博士生导师。1965年1月出生,福建省上杭县人。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肿瘤学博士、高级工商管理学硕士。2004年始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2006年10月始担任胸科主任。擅长于食管癌、肺癌及胸部肿瘤复杂的外科手术治疗及胸腔镜微创治疗,对食管癌/肺癌的综合治疗、胸部肿瘤非血管介入手术、早期食管癌内镜微创手术等有深人的研究。 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食管疾病组/肺癌成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行常委兼副秘书长 中国老年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胸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广东省干部保健专家 广州市干部保健专家 《癌症》责任编委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编委 《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 《中华外科杂志》中南特约联络编委 《中国肿瘤年鉴》常务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Disease of Esophagus》 Reviewer 曾主持或参与研究与食管癌、肺癌有关的国家“973”、“11.5”、“863”计划攻关课题和多项省、部级课题。1990年在国内首先报道“经口食管腔内置管术治疗晚期食管癌”,1996年在广东省内领先开展了“气管支气管支架的临床应用研究”,同期在国内首次提出“选择性程式治疗食管重建术后食管胃吻合口良性狭窄”。主持的课题主要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多中心协作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用蛋白质组学筛选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的蛋白质》;中大5010课题《术前放化疗并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记忆合金人工食管开发及产业化》;广东省科委《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沉默IAPs基因,增加肿瘤化疗敏感性作用及其机理》等多项课题。1992年,经口食管置管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技术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第1完成人)。2006年,扩张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1998年,食管癌治疗新技术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第2完成人)。2001年,三种类型腔内管姑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对照研究获第九届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已授权发明专利有:改进的医用腔内支架(申请号:200310117519.X)、治疗良性狭窄的医用内支架(申请号:200310117520.2) 迄今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4本,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交流。研究成果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已被授权发明专利2项,其研制的“治疗食管良性狭窄记忆金属支架”已产业化,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协助中心主任管理教学、奖酬金分配、全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科教处属下的教学与研究生科、发展办公室。[详细]
戎铁华主任医师
擅长: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及胸壁巨大肿瘤等的诊断、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
简介:戎铁华,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医学院肿瘤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导师,博士生导师,1946年6月出生于广东省惠来县。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07.1-2011.1)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后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顾问   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   《癌症》杂志副主编   工作经历:   197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从事胸部肿瘤外科临床研究与实践30余年,对胸部肿瘤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及胸壁巨大肿瘤等的诊断、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食管癌的临床研究有更深的造诣。1991-1992年在德国柏林HecKen Shown肺科医院做访问学者。   分题主持国家恶性肿瘤九五攻关课题“广州越秀区恶性肿瘤病区防治研究”;主持卫生部课题“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清扫方法改进研究”;主持广东省科委课题“P53、PCNA、核仁旁小体等食管癌预后指标的研究”;还参与研究与食管癌、肺癌有关的多项省部级课题。      研究方向:   1. 食管癌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进;   2.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3.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4. 食管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设计;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获奖及荣誉:   1995年获国务院科技人员“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获广东省白求恩医务工作者称号;   1998年科研成果“食管癌治疗新技术系列研究”获广东省重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广东省医学卫生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近五年所承担科研项目:   (1)2006年 863重大专项 食管癌分子分型及个体化诊疗 分题:食管癌标本库建立及个体化治疗中分子标志物的筛查 (75万) 2006.12-2011.12   (2)2006年 863重大专项 肺癌分子分型及个体化诊疗 分题:多中心肺癌诊疗和随访研究 (35万) 2006.12-2011.12   主要著作:   参与编写《自然科学年鉴》、《食管外科学》、《肿瘤外科学》等学术专著的编写。   获奖成果:   200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扩张术与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的系列研究[详细]
王欣主任医师
擅长: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技术、外科治疗和多学科治疗策略;纵隔镜技术,N2非小细胞肺癌的多学科治疗,肺癌合并慢阻肺的外科治疗,肺上沟癌... 完整擅长>>
简介:王欣,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原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1998年5月至2000年8月访美,先后在纽约Strang癌症预防中心、Strang-Cornell 乳腺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Barnes-Jewish 医院进行临床专科进修。2007年12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硕士学位(MPH) 主要研究方向/专长: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技术、外科治疗和多学科治疗策略;纵隔镜技术,N2非小细胞肺癌的多学科治疗,肺癌合并慢阻肺的外科治疗,肺上沟癌的外科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等。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诊断和分期,外科治疗和多学科治疗策略;食管癌En block切除和三野淋巴结清扫等。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和多学科治疗策略。 承担科研课题: 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PET/CT与纵隔镜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前瞻性对照研究/2009B030801159 2010-2012年 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N2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2004B30301008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肺减容术+肺叶切除术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2002C30402 4、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编号: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现代治疗的新策略和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 A2002229 发表文章及著作: 第一作者论著: 1、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附55例临床分析 癌症 1992 11(5):391-393 2、改良开胸手术切口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肺癌杂志 2001 4(6):426-428 3、纵隔镜的诊断价值及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中华肿瘤杂志 2002 24(1):74-76 4、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预后的因素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40(8):567-570 5、 纵隔镜与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前瞻性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09 31(1):42-44 6、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术前纵隔镜检查的应用策略 中华肿瘤杂志 2009 31(6):456-459 通讯作者论著: 1、胸膜外镇痛术在开胸手术后的应用 癌症 2003 22(2):224 2、应用颈纵隔镜检查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癌症 2005 24(3):349-352 3、应用纵隔镜检查周围型T1N0M0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 30(1):27-29 4、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对侧纵隔和斜角肌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07 29(8):629-631 5、术前纵隔镜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分析 中国综合临床 2007 23(11):1010-1012 6、原发性乳腺肉瘤40例临床分析 实用癌症杂志 2009 24(1): 75-78 7、纵隔镜检查非小细胞肺癌斜角肌前与病灶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价 中华肿瘤杂 2009 31(9):1-3 8、Predictive significance of bone sialoprotein and osteopontin for bone metastases in resected Chines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A large cohort retrospective study Lung Cancer in press 主编专著: 纵隔镜技术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6月出版 ISBN 978-7-5323-9661-0 参与编写专著 1、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 科学出版社 2003年6月出版 ISBN 7-03-010974-0 2、名院名医胸外科特色治疗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年5月出版 ISBN 7-5023-4563-9 3、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学专题讲座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ISBN 7-81106-266-6[详细]
龙浩主任医师
擅长:胸部肿瘤诊断、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尤其微创胸外科、胸腔镜外科、胸壁重建等
简介:龙浩,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1984年8月至1990年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工作,1990年2月至今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工作。2000年至2001年留学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Austin医院,师从Peter Clarke教授,专攻普胸外科及胸腔镜外科。2002年8-9月进修于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师从Anthony Yim教授,学习胸腔镜外科。2004年4-6月进修于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学习肺移植。2010年至今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所长。   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十五攻关、卫生部,省及大学的多项乳腺癌研究课题和肺癌研究课题.包括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乳腺癌核基质雌激素受体与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卫生部课题);乳腺癌腋窝淋巴示踪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广东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等.参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诊治规范的制定及修订.率先开展了骨水泥DACRON三文治式复合体胸壁重建术,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双肺转移瘤切除,胸腔镜内乳LN清扫等新术式。在微创胸外科、胸腔镜,外科营养治疗,乳房整形、再造,胸壁重建等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相当造诣。近十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发表论文六十多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