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广安门中医院
三甲  
张润顺主任医师
擅长:胃炎、小肠病、肝胆病、胃肠功能失调
简介:张润顺,男,主任医师,擅长胃炎、小肠病、肝胆病。 主要经历: 1993.9-1996.6 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部 中医内科学 硕士研究生 1996.7-1998.7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附属医院 1998.8-2004.8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附属医院 2004.9-2005.8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附属医院 2005.9-2008.7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研究生 中医内科学 博士研究生 2008.7 至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发表的主要论文: 1.基于临床数据的肝脾不调证候诊断判定标准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3):348-351 2.基于关联规则挖掘肝脾不调证中药配伍规律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 3.姚乃礼教授应用调和肝脾法经验.中医杂志.2008,(7),596-597 4.名老中医经验要素研究及智能挖掘平台功能设计.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1):45-52,63. 5.结构化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设计规范.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2),95-96 6.中医小肠病基本证候和诊断标准的初步制定及其制定依据.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1):813-814 7.试论小肠的气化功能.中医杂志.2005,47(3):226-228 8.小肠病临床证型研究.山西中医.2006,(22 )3:51-53 9.胃安泰胶囊对胃癌前期病变大鼠胃壁微循环的影响.河南中医.2005,25(8):28-29 10.胃安泰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29(2):16-17 11.寒温并调论治胃肠疾病.中医药研究.2003,19(5):12 12.镇静安神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4):34-35 出版著作: 1.中医内科学笔记(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主编) 2.中医内科学笔记(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主编,排名第一) 3.现代中医小肠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6,(编委) 4.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材,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参编) 5.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复习指南.北京:中医中医药出版社.2004.10(主编) 6.中医内科学(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编委) 7.中医内科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编委) 8.实用中医消化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编委) 获奖情况: 2008.1 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5.4.19 获山西省 “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9 获山西省第七届“育人杯”先进个人称号[详细]
高淑荣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简介:高淑荣,女,主任医师,1977年12月分配到广安门医院工作,曾先后在内科门急诊及病房工作,1983年3月至1984年4月派往友谊医院进修学习西医一年;后一直在消化内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如消化系统溃疡病、胆囊疾病、急慢性胰腺炎等;1991年至1999年借调到高干病房,主要方向为内科疑难杂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道及呼吸系统肿瘤等;1999年后调至社区医疗科,主要治疗多种老年慢性病。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种老年慢性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有深入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了大量病患,深得患者好评。先后写出论文多篇,并于2000年获得全科医师认证。 1.《内科疾病——感冒》 中国古籍出版社,1989,《中医诊疗常规》 2.《脾胃病临床证治研究——便秘》 北京出版社,1993,《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 3.《中医论治高血压病》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高血压病》[详细]
何凤云主任医师
擅长:内科疑难杂病、胃肠病、肝胆胰病
简介:何凤云,女,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内科教授,1939年出生于辽宁。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的诊治。 学习简历: 1960/09-1965/09 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医疗系读书; 1965/09-1980/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医院内科心血管组从事临床工作; 1980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1980/12-1982/09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医师内科心血管病临床工作,任主治医师; 1982/09-1984/09 脱产参加卫生部及中国中医研究院办“西医学习中医高级班”学习中医; 1984/09-至今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消化内科从事临床工作; 于1985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于199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工作简历及评价: 数十年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为专长。对诊治疑难病及危重病人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在临床工作中,兼顾科研工作,曾先后参加《抗心梗合剂》、《中医治疗急性胃脘痛》等科研工作,与日本合作进行《黄连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科研工作。并赴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实习、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坚持内外宾学习及带教工作。曾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参与中医及中西医临床手册的编写工作。“急性胃脘痛”中医治疗曾获中医研究院科研三等奖,并获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详细]
徐振盛主任医师
擅长:内科、妇科、儿科疑难杂症
简介:徐振盛,男,主任医师,教授,著名中西医结合。 1950年-1953年,沈阳医学院军医期。 1958年-1960年,卫生部第二期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的学习了中医理论。 1955年-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被首批选为中国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的学生,从师学习内、妇、儿科医疗经验。 1954年-196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筹备处门诊部,内科研究所,任住院医师。 1959年-1969年,随蒲辅周先生担任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首长及国际友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1962年-1966年,广安门医院高干外宾治疗室负责人。 1966年-1973年,广安门医院政工组,负责人事、党务工作。 1973年-1997年,广安门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蒲辅周医疗经验整理小组组长。 1979年-1993年,历任内科副研究员、消化组组长、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并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胃痛协作组组长、副组长和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参加编写并已出版的著作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药学简编》、《医话医论荟要》、《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中医胃肠病学》、《蒲辅周研究》、《百病临床指南》、《急症胃痛证治》以及《中医诊疗常规》。 主持“中医药治疗急症胃痛的研究”,研制温中止痛口服液、理气止痛口服液、清化止痛口服液,荣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三等奖。其中,温中止痛口服液、理气止痛口服液,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详细]
何夏秀主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病
简介:何夏秀,主任医师,1988年7月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风湿病的研究。先后参加了中医药学会96年举办的“风湿病高研班”、中国医科院与协和医院联合举办的“风湿病提高班”(98年)及“风湿免疫学检验学习班”(99年),2000年8月~2001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系统学习西医风湿免疫病的诊治。目前主要从事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988年来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从事风湿病的临床与科研。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北京风湿病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病。多年来一直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危重疑难病人的诊治有独到见解。 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十五”攻关课题“中医药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工程“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同时兼做风湿病新药的开发与研究。多次参加中华风湿病学会、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已发表论著、摘要、综述及书稿等20余篇。 主要著作: 1.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编委。 2. 《中医内科临床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编委。 3. 《中老年常见病治疗与护理》,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编写。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编委。 5. 《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编写。 主要论文: 1、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及成人斯蒂尔病一例,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5):273。 2.、赖特综合症合并肝功能损害,中医正骨杂志,2001,13(4),19。 3.、成人斯蒂尔病109例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2,24(3)。 4.、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疗,中国中医药报,1999。 5、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萎缩25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9,13(4):10。6.云南白药酊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临床总结,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1),45~4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