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广安门中医院
三甲  
冯兴华主任医师
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多种疾病
简介:冯兴华,男,主任医师,原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66年7月大学毕生。1977年至1978年济南市立三院进修西医内科一年。1980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研究生,导师是谢海洲教授、方药中教授,专业为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1983年7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杂志常务编委,《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 1966年7月大学中医专业毕业,毕业后先后在农村卫生院, 钢铁厂职工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1983年留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工作至今。自1983年至今主要从事中医风湿病的临床医疗与临床研究工作。中医风湿病主要包括西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多种疾病。 曾参加国家科委“七。五”攻关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风湿安冲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安门医院课题:牛膝健步冲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课题: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规律的研究。国家科委“七、五”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广安门医院课题:补肾活血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 著有《中医内科临床手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委,分支副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编委;参加《风湿病学》、《中国基本中成药》等著作的编写。发表论文20余篇。[详细]
张华东主任医师
擅长:风湿病、头痛、失眠、内科杂病
简介:张华东,男,主任医师,1966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后分配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从事医疗、科研及临床教学工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拜谢海洲教授为师,参加了《全国中医风湿病提高班》、《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提高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GCP培训班》等。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任《中华中西医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中华医学全科杂志》、《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硬皮病、皮肌炎、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白塞氏病、血管炎等风湿性疾病及头痛、失眠等内科杂病的中西医治疗,开展风湿病关节腔内药物疗法。 合作申请了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和血祛风冲剂治疗RA的临床机理研究”;参加国家科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风湿安冲剂治疗RA的临床与机理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课题: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规律的研究”;广安门医院课题:“牛膝健步冲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安门医院课题:“补肾活血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等多项课题。 多年来,发表“和血祛风冲剂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成人斯蒂尔病的辨证论治”(《中国中医急症》)等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系统性红斑狼疮》(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医内科临床手册》《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多部论著;同时兼任《中华中西医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详细]
刘宏潇主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产后风湿病等风湿类疾病
简介:刘宏潇,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风湿病学专家冯兴华传承博士后,专攻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学。2008年度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08年度由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熟练掌握风湿病中西医诊疗技术及前沿,成为科室技术骨干。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临床疗效满意。尤其采用中医辩证论治方法,选方用药,治疗中强调扶助正气以祛邪,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疗效较满意。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基础平台建设项目等科研项目。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等。[详细]
胡荫奇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内科... 完整擅长>>
简介:胡荫奇,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务处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所长。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带头人(学科:中医学—中医内科学—风湿免疫类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内科学会常委,中华中医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学会常委,内科委员会主任委员,风湿病委员会主任委员。 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卫生部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北京地区医院服务评价和巡查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区中医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咨询专家,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评审专家,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医院制剂审评专家,中国老教授委员会医药委员会委员,《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常务编委,《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等。 自196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经过多年来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对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痛风、反应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肌痛、斯蒂尔氏病、瑞特综合征、产后风湿症等有较理想的疗效。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和西医不同的治疗手段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不同病种的临床表现特点,提出以病证结合为基础突出中医药优势的诊疗辨证用药的思路与方法,在中医学术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见解,并总结风湿病常用中药及方剂的治疗经验,应用于临床提高了疗效,解决了广大患者的疾苦。 近年来培养博士生9名、硕士生10名。作为全国名中医导师带徒弟两名;完成部局级科研课题四项并获奖。做为主编编写出版了《实用中医风湿病学》、《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风湿性临床常用中药指南》、《痹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名老中医治疗经验》、《医学传心录》系列书等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详细]
曹炜主任医师
擅长:类风湿、强柱、骨关节炎、狼疮
简介:曹炜,女,主任医师,1993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毕业,毕业后保送本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牛建昭教授、中日医院魏育林教授。1996年至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工作,2002年—2005年5月 在职攻读临床博士研究生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工作,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等多种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致力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研究,为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获1999—2000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青年岗位能手;2000年 “北京市青年志愿者之星”;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获“广安门医院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 “宣武区第五届青年拔尖人才”;2004年 中国中医研究院优秀党支部(支部书记);2005年“北京地区首届中医药(经典著作)知识竞赛”优秀奖以及 2006年“首届北京市(杏林之春)中医药知识大赛预防保健电视专场”三等奖。 临床工作: 自1999年12月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以来,主要从事中医风湿病的临床工作,并坚持医院内科大二线值班,参加并组织危重病人抢救,门诊出诊7392小时,共诊治患者9万余人次,尤其是针对风湿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如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刻苦研究中西医理论,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在病房工作期间,收治管理病人1100余人次,每周查房两次,主持科室疑难、死亡病历的讨论与科际会诊。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中医药在风湿病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应用西药存在免疫力下降、大量毒副作用发生的前提下,对于这类慢性疾患中医药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临床可以通过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活血止痛、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等法全身调理,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在治疗风湿性多肌痛、风湿病发热等方面有肯定的疗效。 科研工作: 1996年~2007年在冯兴华教授、姜泉教授指导下,主要从事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工作。参与、主持参加了多项重大课题的申报工作,在重大攻关课题中发挥主要骨干作用。如:参加2003年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工程(局级课题)“强直性脊柱炎辩证论治的规律研究”、200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治疗有特色和优势病种项目临床研究“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规范及疗效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补肾活血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向成骨型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200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课题“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课题“补肾活血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2006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分课题“基于患者报告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结局测量系统研究”、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会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联合攻关项目“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规范化及疗效评价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评价研究”、“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类及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研究”。2006年11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课题“清热活血法对类风湿关节炎 Th细胞因子调控机制的影响”课题负责人。 教学工作: 共带实习生200余人,进修生100余人,住院轮转医师50余人,讲课60余次,并完成外宾带教任务,共带教外宾100余人次。连续两年担任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 配合医院宣传科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主持授课宣教,普及风湿病的科普知识,对患者关心的疾病如类风湿、痛风悉心解释认识误区,指导护理及康复,增加了医患沟通。 发表文章及著作: 参与编著著作2部,撰写论文9篇 1. 第50例齿龈出血-鼻衄-月经量多-抗核抗体阳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抗原降低。曹炜; 赵岩; 张奉春; 唐福林,中华医学杂志。2004.; 84(3): 253-256(第一作者) 2.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2例及文献复习。曹炜,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2): 115-119(第一作者) 3. 得生灭痛膏治疗骨关节炎50例临床总结。曹炜,何夏秀,冯兴华,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3.6: 48-51(第一作者) 4.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大动脉炎的比较。张奉春,曹炜,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3; 7(7): 423-425 5. 云南白药酊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临床总结。何夏秀; 曹炜; 冯兴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 10(11): 45-46 6.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张华东,曹炜,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21(3):12-13 7. 成人斯蒂尔病的辨证论治。张华东; 冯兴华; 曹炜,中国中医急症 2001.10(5): 283-284 00 8. 复方雷公藤外敷制剂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待印).中华中医药杂志 9. 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研究(待印).中医杂志 10.《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编委 11.《中医内科临床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编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