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上海中山医院
三甲  综合
擅长:心脏瓣膜研究和先心病、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简介:蒋振斌,男,教授, 1936年4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曾赴澳洲学习和美国参观学习。曾担任上海市心胸外科学会委员、美国心脏学会会员、中华临床和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编委。曾担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上海市瓣膜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心胸外科临床专业。长期在防病治病第一线,技术精湛,成功地诊治疑难、危重病症。成绩突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擅长心脏瓣膜研究和先心病、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科研成果有硬脑膜生物瓣膜研制和临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委三等奖,人工心脏瓣膜改进研究、“七五”科技攻关获国家科委、卫生部财政部阶段成果优秀奖。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参加编写专著7本,发表论文70余篇。[详细]
擅长:腹主动脉瘤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搭桥术、小切口大隐静脉曲张抽剥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
简介:叶建荣,男,教授,1946年7月生,上海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亚洲血管外科协会会员,国际血管联盟会员。 近15年来,主刀血管外科手术2000余例,包括腹主动脉瘤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搭桥术、小切口大隐静脉曲张抽剥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手术成功率90%以上。成功操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腔内人造血管移植治疗腹主动脉瘤,切除罕见巨大颈动脉体瘤、小切口大隐静脉曲张抽剥术等具国际先进水平的部分手术病例分别由《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科技报》、《上海医大报》等作了及时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1991、1997年与同道合作题为“主动脉扩张成形术的实验和临床应用“和“血管外科手术治疗三项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两次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先后8次赴澳大利亚墨尔本、韩国汉城、日本东京及国内重庆、天津、北京等地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用英文报告血管外科学术论文6篇,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曾发表血管外科学术论文61篇(第一作者),其中10篇发表在权威性的“中华“国家级杂志上,包括《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外科杂志》等,是一位既能动刀,又善动笔的血管外科医师。曾参加《血管外科学》第二版(主编助理)、《实用外科学》、《腹部急症学》、《手术创新与意外处理》等9本专著的部分章节编写工作。业余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上发表医学普及文章180余篇,1998年荣获上海科普作家协会颁发的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称号。[详细]
擅长:治疗颈动脉狭窄,四肢和内脏动脉闭塞,动脉瘤,血管损伤和下肢静脉疾病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
简介:王玉琦,男,教授,曾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1947年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198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6-198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奥斯丁医院血管外科进修。 现兼任中山医院分院(青浦区中心医院)院长,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务工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险分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医院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外科学会常委,国际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国际血管腔内医师学会会员等,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ISCV)、国际脉管学会(ICA)和国际血管腔内治疗专家学会员。他对血管外科的国内外动态十分了解,开展了多项新工作。他在治疗颈动脉狭窄,四肢和内脏动脉闭塞,动脉瘤,血管损伤和下肢静脉疾病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他用新的手术方法治疗胸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和主髂动脉闭塞症取得了良好效果。他系统研究了国内颅外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脑中风的关系并成功地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小中风的工作,在国内首先采用原位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长段动脉闭塞症,首先开展了点式大隐静脉曲张剥除术都获得了良好效果。他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的“血管外科三项新技术”获199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调查和外科治疗的研究”,通过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三完成人的“软坚清脉方抗肢体动脉样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本项目又作为第二完成人获199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血管腔内人造血管移植术治疗动脉瘤”获1999年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第二完成人。2001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嘉奖。 近年来他运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相继开展了腹主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髂动静脉瘘和下肢动脉硬化重度狭窄等疾病的治疗。他负责的课题组承担过或者仍然承担着国家科技部,国家教委,卫生部和上海市科研题目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参加10部专著和教材的编写,主编的专著《血管外科治疗学》已经于2003年初出版。 他多年来在医疗、教学和科研诸方面努力进取,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的发展做出了不断的努力,同时还孜孜不倦地为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尊重。王玉琦同志以身作则,甘为人梯,带出了一支医德医风好、科学态度严谨和作风扎实的学术队伍,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应当指出,王玉琦同志是在从事繁忙的医院管理工作的同时取得上述成绩的。他担任副院长十一年,首先把自己放在医务人员的位置上,然后才作管理者。他在工作中不怕劳苦,勤政廉政,明辨是非,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完成上级和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大量工作。作为医院管理人员,负责全院医疗工作八年,完成“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疗保险,“以病人为中心”,抗洪救灾,干部保健等重大任务以及突发事件等任务。他负责医院科研、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和设备工作二年来,除日常工作外,还主持和参与了心脏移植和肝脏移植,取得了突破性成绩。王玉琦同志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近来特别注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总结实践经验。他作管理方面的有心人,努力与时俱进。1999年以来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关于医院改革的几点看法”等4篇论文,引起了同行的较大共鸣和反响。[详细]
擅长:小肝癌诊断和治疗
简介:林芷英,女,教授,1935年7月23日生,江苏镇江人。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59年10月起就职于中山医院内科。1965年起参加内科肝癌临床研究,1972-1986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任副主任,1984~1985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纽约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进修肿瘤免疫一年。1986-1991年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副主任、内科副教授兼实验室主任,1991-1998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内科教授、肝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1998至今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免疫学会会员、现任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 主要特长 从事肝癌临床研究三十多年,研究重点肝肿瘤内科、肿瘤免疫;近十年来从事肝癌复发转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小肝癌诊断和治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推广奖(1992年) 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三等奖(1998年) 发表论文及专著(第一作者) 重点肝癌研究,共发表论文29篇,参加专著编写8部。 论文 1.林芷英汤钊猷.原发性肝癌细胞免疫初探.上医学报.1979,6:1. 2.林芷英汤钊猷.原发性肝癌患者旧结核菌素皮肤迟缓超敏反应与预后的关系.上医学报.1979,6:103. 3.林芷英汤钊猷.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测定.上海免疫学杂志.1981,1:34. 4.林芷英.亚临床肝癌的临床研究.澳大利亚胃肠病协会年会论文集(英语)1982,P18. 5.林芷英、陆继珍、曹韵贞等.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中华肿瘤杂志.1983,5:197. 6.林芷英、翁惠知等.原发性肝癌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中华肿瘤杂志.1986,8:417. 7.林芷英原发性肝癌普查进展内窥镜治疗及胃肠病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语)北京-香港1990,40-46. 8.林芷英汤钊猷.原发性肝癌神经节苷脂图谱测定.中华肿瘤杂志.1990,12:336. 9.林芷英汤钊猷余业勤等.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和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91,29:93. 10.林芷英柴晓杰罗祖玉等.细小病毒H-1对原发性肝癌体内外抑瘤效应初探.中国免疫学杂志.1993,9:96. 11.林芷英马曾辰任正刚等.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辅助介入综合治疗对复发防治疗效评价.中华肿瘤杂志2000,7(已清样) 12.郑晓勇,林芷英等.原位微环境与nm23-h1、H-rasmRNA量及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中华肿瘤杂志1998,1:14. 13.汪青,林芷英等.转染H-ras后原发性肝癌细胞转移特性的变化.中华肿瘤杂志1997,6:222 14.翁毅,林芷英等.H-ras癌基因与肝癌浸润转移相关性的初步探讨肿瘤1997,17:43 15.吴晓凤,林芷英等.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定量检测判断裸鼠肝癌术后复发转移.中华医学杂志2000(已接受) 16.吴晓凤,林芷英等.选择性门静脉栓塞的实验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17:270 17.郑晓勇,官孝群,林芷英,等.人可溶性TRAIL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中华医学杂志2000,80(3):190-193. 18.ZhengXY,LinZY,etal.Theabundanceofnm23H1mRNAisrelatedwithinsitumicroenvironmentandintrahepaticmetastasi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JExpClinCancerRes1998,17(3):337-341. 19.任正刚、林芷英等.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行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化疗发现和治疗残癌的价值.中国临床医学杂志1998,5:20. 专著 1.林芷英.亚临床肝癌的免疫状态汤钊猷主编.(英语)中国科学出版社-Springer-verlag.1985 2.林芷英.肿瘤与免疫.朱世能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p136 3.林芷英.肿瘤与免疫.汤钊猷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p121-138. 4.林芷英.原发性肝癌诊断.潘国忠曹世植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p1616-1635. 5.林芷英.原发性肝癌转移和复发.汤钊猷主编.(第二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p434-444. 6.林芷英.原发性肝癌和其它肝脏肿瘤.第七版~第十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详细]
擅长: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简介:陆继珍,女,教授,1936年5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在上医大附属中山医院工作。1969年始从事肝癌临床及基础研究。曾参加“七五”、“八五”、“九五”和“八六三”国家攻关课题。1978年开展肝动脉造影作诊断和治疗肝癌,完成小肝癌早期定位诊断的研究,该项科研填补了国内空白。擅长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与了多模式治疗方法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为较小肝癌后再切除;肝癌导向治疗以及肝癌血供研究等工作。曾发表论文23篇。曾获国家级、卫生部科技进步奖4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4次。曾被邀请至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讲学。参与带教研究生15人。擅长:对肝癌病人运用中西医综合手段,采用多模式治疗方法提高手术切除率、治疗后生存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