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现有工作人员101人,医生总数38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共27人,主治医师8人,获得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三十余人;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共63人。设有冠心病监护室(CCU)及16病房、50病房、51病房,现有床位近100张。
心内科在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包括冠心病的现代治疗,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研究,高血压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和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几乎与国外同步。
心导管室设有大功率全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冠脉内超声诊断仪,激光发生器,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机及其他配套设施,备有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导管,球囊,支架,封堵伞等器材。主要从事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经皮气囊瓣膜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肺动脉造影和肺动脉栓塞碎栓术,心内膜活检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性左室功能评价,心包穿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医疗活动。
心脏电生理室主要从事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及研究。主要检查项目有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经食道心房调搏、直立倾斜试验、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等。2000年,在胡大一教授倡导下开通的“绿色通道”,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挽救了生命,受到患者的称赞及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赞扬。2002年2月,我国首例植入性心电记录器在心内科完成。这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填补了我国这项研究的空白,从而提高了我国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
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心内科还先后开设了许多专业门诊,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等,其中心衰门诊为北京市首家专病门诊。此外,还成立了先天性心脏病现代治疗中心,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并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一、二级预防,建立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网等等。 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心内科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组建心血管流行病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流行病教研室合作,并准备在冠心病领域、高血压领域、心律失常领域、心衰、血脂代谢及血栓栓塞等领域组织北京及全国的大型临床试验;组建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些基础课题实验正在进行之中,长QT综合征的基因筛查已获初步成果。
2004年度心内科开展了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此项工作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心内科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领域已经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并相继开展了经导管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AT500抗房颤起搏器新技术、第三代三腔起搏嚣新技术、应用超声组织多普勒功能,进行起搏器左右心室同步化治疗取得成功,此项技术在国内属领先地位。同时,九内科还承担了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六项,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各一项,国家星火计划一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两项,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五项,“985”学科建设五项,北京市自然基金一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一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一项,北京市“十五”攻关一项。
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心内科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一流,规模水平颇有影响的科室。大家表示,为了患者的利益,全科医护人员将更加努力工作。
心力衰竭门诊简介: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发展的最严重阶段。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介入治疗和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病人存活下来。心力衰竭成为目前唯一发病率仍在上升的心血管病,因而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数目日益增多,成为住院、病残或死亡的主要病因。据美国统计,成年人群(超过25岁)心衰患病率为1.5-2.0%,患者约有480万, 每年有40-70万新增病人,有250万人次因心力衰竭而住院,每年医疗费用约120亿美元。由于心力衰竭加重,3年内约有一半病人反复住院,2年死亡率可达30%,6年死亡率可达70%。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心衰的治疗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传统的治疗虽然改善了病人的部分症状,但却没有延长病人的寿命。近20年研究发现心衰的发展中神经体液调节异常起着重要作用,国际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改善神经体液调节的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率、病残率和死亡率。这些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应当充分足量并长期用于可以耐受的心衰病人。然而,受传统治疗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时的一些困难,这些已经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推广普及。
据上海统计,2000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为71%,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不足20%。同时,仍在使用一些已被证实无效的药物。 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特别成立了心力衰竭门诊,目的是规范医生的治疗,便于病人的管理,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而改善心衰的预后并降低治疗心衰的总费用。同时有利于对心衰病人长期随访,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加强对病人科普教育,做好日常保健,坚持药物治疗,必要时采用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另外,还可通过对心衰病人的登记和长期随访,为心衰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条件。 心力衰竭门诊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挂号时说明挂“心衰门诊”,就诊地点在心内科。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门诊简介:如果您的孩子未进行过心脏体检,小婴儿发生喂食困难,体重不增,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大婴儿长的比同龄人慢,运动量小,容易感冒,或有胸闷、心慌、嘴唇发紫或左胸异常隆起时,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应尽早到医院心内科检查。 有很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得到根治,如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静脉瘘、肺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还有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在外科治疗术前,为了缓解症状创造手术条件,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在外科治疗术后残余瘘或并发狭窄,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为了缓解症状等也可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对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成功率在95%以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好,对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效果同手术相同,而并发症更少,完全可以代替手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已开设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业门诊,时间为每周二、四全天。
血栓防治专科门诊简介:血栓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动脉或静脉)腔或心腔内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引起血流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中断的一组疾病。如血栓发生在动脉,血流明显减少或中断导致供血器官缺血,如脑供血不足、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导致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碍、致残、甚至死亡。如血栓发生在静脉,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但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导致下肢浮肿和静脉功能障碍,还可脱落引起肺栓塞。 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非常常见,严重危害大众生命和健康。如房颤病人每年发生脑部血栓栓塞的危险为5%左右,房颤导致的血栓占脑梗塞的10%-15%,房颤后脑卒中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的病人,需接受终生抗凝,很多病人虽手术成功,因术后未系统监测抗凝状况,意外死于血栓或出血。
血栓一旦形成,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预防非常重要。对于血栓已形成者,除常规的溶栓、抗栓治疗和后期康复措施以外,预防血栓复发非常重要。 血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治疗难度大,需定期监测抗凝强度,调整药物剂量,因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血栓防治专科门诊,采用先进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技术,为血栓性疾病患者和广大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和咨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具有良好的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心血管手术的条件和工作基础,对于某些顽固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在血管造影后,行导管介入或手术治疗。 时间及地点:每周四下午一点,人民医院门诊楼2楼
冠心病血脂门诊简介:血脂主要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脂蛋白主要有四种,即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高血脂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血脂过高,就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中断。这种情况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冠脉猝死。发生在脑,就引起脑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如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如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功能减退或衰竭。如发生在下肢,就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
此外,高血脂还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等。 现代社会,生活结构的改变、物质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使高血脂、肥胖、冠心病、脑中风、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不但令老年人谈虎色变,还逐渐危及到中青年人群。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达总人口的8%,死亡率接近总死亡率的50%,而高血脂是这些疾病的主要因素,每一位高血脂患者的身体里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此,为加强血脂调节,心内科特开设了血脂门诊,定于每周四上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使大家全面、及时地了解高血脂的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知识,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患于未然。
心律失常门诊简介:心律失常门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主要表现有心慌、心脏停跳感、脉搏有间歇、眼前发黑、胸闷、胸痛甚至晕厥、抽搐等症状。心律失常可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经食管心房调搏、直立倾斜试验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先进手段,记录、评价、诱发和复制心律失常,测定窦房结、房室结、束支等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准确地诊断预激综合征(即房室旁路)、房室结双径路、房扑、室速和心脏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可以指导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的安装。
⒈快速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眼前发黑、胸闷、胸痛甚至晕厥、抽搐等症状。包括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阵发室上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径路/多径路等)、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很多快速心律失常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得以根治。室颤、室速等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可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大提高。
⒉缓慢心律失常:主要表现有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眼前发黑、胸闷、胸痛甚至晕厥、抽搐等症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及房室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心动过缓为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综合征等神经介导性晕厥等。紧急情况下可床边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进行急救,此后可通过永久起搏器植入使症状明显缓解。
心脏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发作特点是突发性,为不使一位患者失去生还的希望,电生理室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心律失常诊治的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凌晨,只要是患者的病情需要,电生理室的值班人员都会迅速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无数濒危病人被他们从死神的手中救出。心律失常门诊地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二楼心内科门诊。
心房纤颤防治门诊:正常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每分钟60-100次/分;心房纤颤时,心房的规律活动被快速、杂乱无章的电活动替代,相应地心室出现快速而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大部分房颤是有原因的,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甲亢等,多表现为持续性房颤,也有少部分找不到原因者,称为孤立性房颤。据统计,房颤大约占成年人群的4%,40岁以后房颤发生开始增加,65岁以后开始显著增加。老年人房颤发生率约7-14%。 由于心房失去收缩能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后引起脑栓塞或其它外周血管栓塞。 慢性房颤病人脑栓塞的发生率每年平均5%,占全部脑梗塞的10%-15%;心房纤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71%的脑栓塞在观察的6周内死亡或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脑栓塞一旦发生,复发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一旦复发,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心内科胡大一教授认为心房纤颤的防治必须规范,特加设了心房纤颤防治门诊,为房颤患者和广大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和咨询。
擅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脏起博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肺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
擅长: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介入性心脏病
擅长: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药物及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诊断与...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尤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擅长: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代谢综合症
擅长:内科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血...
擅长: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如先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等
擅长: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及心力衰竭
擅长: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
擅长:遗传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心肌病的诊治及超声心动...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超声心动图诊断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血尿
擅长:超声心动图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
擅长: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和高血压及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