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心身科的前身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精神病科,成立于1949年。由全国著名精神病学家于清汉教授组建创立,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精神病学专业科室。
由于建制原因,原神经精神病学科只在1955-1958年3年间设立了精神科病房,之后一直到2000年前未再成立单独的精神科病房,而只开展精神病门诊医疗服务及负责精神病学教学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精神病学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精神病学走进综合医院,与主流医学交叉融合,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大发展趋势。
2000年,第四军医大学及西京医院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立了单独的心身科,在康复楼设立了精神科病房,床位为12张,工作人员4人。
2002年,在医院的支持下,学科不断壮大,使床位发展到36张,工作人员增加到36人。并建立了MECT治疗室及多导睡眠检查室,为科室赢得了扩大发展的机会。
2005年,心身科被批准为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药理基地。
2007年,心身科被确立为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同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获得了更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同年,心身科经过了7年的发展,已经拥有2个病区, 70张床位,60余名工作人员。其中高级职称5人,有硕士学位的2人,博士学位的2人。拥有多导睡眠检查室、MECT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及心理治疗室等诊断、治疗室4个,具有世界先进的SOMATIC醒脉通ECT治疗仪、多导睡眠仪、24小时脑电HOTTER、视频脑电地形图等多项治疗和检查设备及全面多样的心理测评系统,保证了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开展。
医疗工作
在2000年设立病房之前,心身科的医疗工作主要为门诊工作,年门诊量最高约5000人次。
2000年,科室病房刚成立时,年门诊量达到6000人次,病房收容200人次。
2002年,科室门诊患者及病房收容患者数量均有了快速的发展,至2006年,门诊量从2003年的1万人次增加到近2万人次,病房收容也从400人次增加到600人次,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此期间,科室于2004年引进美国先进的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改良电休克治疗,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先后有多个兄弟医院科室前来参观学习。
2007年,科室开展了远程网络会诊平台,增强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大医疗特色。同时,还利用科室心理治疗人才资源优势,形成了生物-心理双轨道查房制度,突显了综合医院精神科的诊疗特色。2008年门诊量达到25,000余人次,病房收容超过1,200人次。2013年门诊量达到近80000人次,病房收容量2300余人次。
教学工作
科室自建校起即负责全校本科生、大专生及中专生的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工作。自2000年正式成立心身科以来,每年完成5个轨道、上千人次的教学任务,每个轨道授课9个学时。自2008年起,每个轨道的授课时间达到15个学时。
研究生培养。2001年起,科室开始与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教研室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起,开始单独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七年来,已毕业硕士生1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7人。2006年起,心身科与学校流行病学教研室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7年起,开始单独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已招收博士研究生5人。
进修生培养。2005年起,心身科开始进修生培养工作,已培养进修生6人。
编著教材。建科以来,共主编精神病学教材4部:1993年,由王家华、于清汉教授主编《精神病学》;2006年,由谭庆荣、王家华教授主编《精神病学》;2008年,由谭庆荣教授主编《中国军人创伤后应急障碍防治手册》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参编教材9部。
科研工作
心身科成为独立科室后,即开始了科研工作,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研。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在研基金500余万元。2000年正式成立心身科以来,科室人员在国内发表相关论文7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4篇。在国内精神病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室人员历年来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9部。
对外交流。自心身科建立以来,科室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联系交流。多年来,已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江开达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季建林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孙学礼教授、加拿大萨克其万大学李新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张樟进教授等国内外知名教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其中,江开达教授和李新民教授已被聘请为该校客座教授。学术交流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室的发展。
擅长: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神经症及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擅长:强迫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儿童行为问题、青少年厌学问题、考试焦虑、人际关系问题、恋...
擅长:心理咨询和治疗范围包括: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学习障碍,...
擅长:焦虑、抑郁等相关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认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