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三甲  肿瘤
邹如海副主任医师
擅长: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
简介:邹如海,男,副主任医师,1976年12月出生,2000年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超声科工作,2007年获中山大学临床医学肿瘤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中山大学临床医学肿瘤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2010年8月赴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学习。现为超声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肿瘤的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擅长超声介入诊断及治疗。2013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至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学习。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从事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超声造影和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导航的超声介入操作、毫米级别目标的精细穿刺、各种肿物穿刺活检和各种积液引流术。作为主要申请人,完成2个超声介入新技术项目:浅表淋巴结射频消融治疗和亚临床型乳腺肿物导丝定位。采用“超声造影和医学图像融合导航技术”独立完成肝肿瘤消融治疗术。2011年,参与完成我院第一例脉管内射频消融治疗术。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7项;公开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6篇。 科研基金(负责人项目): 1. 省自然科学基金 肝细胞癌微血管分化超声造影参数分析及形成机制的研究3万 (负责人) 2. 省医学科学基金 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预测肝癌TCAE疗效的研究1万(负责人) 3. 肿瘤防治中心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3万 (负责人)[详细]
赵擎宇副主任医师
擅长:危重病治疗一些难度较大的治疗和监护技术,如机械通气、床旁紧急血液净化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现代复苏技术等
简介:赵擎宇,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控感与职工保健科副科长,硕士导师,负责本中心控感工作。 曾在多个学术组织兼任职务,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委员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区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细胞生物学会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控感专业委员会常委。曾任广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岭南急诊医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等职。 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卫生部直属中日友好医院ICU工作,1996.7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麻醉(ICU)科进修重症医学并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底获得重症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2002. 5 起于本肿瘤中心ICU工作,2005年奉命兼管本中心控感工作。2008年8月至2009年再次受中心委派作为访问学者(visiting scientist/professor)在美国德州大学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进行学术交流一年。 自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重症医学(ICU)方面的工作,属于我国较早从事危重病工作并深造过的专业人员,熟悉ICU的工作和管理特点,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危重病治疗的一些难度较大的治疗和监护技术,如机械通气、床旁紧急血液净化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现代复苏技术等,对发生在ICU内的急危重症包括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DIC、器官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术后并发症和心脏猝死等等病人进行救治。承担包括省部级科研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著、参编教材等2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重症医学的重症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救治。[详细]
娄宁副主任医师
擅长:心血管病、肾脏病;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
简介:娄宁,男,副主任医师,ICU副主任,硕士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重症医学——心血管病、肾脏病;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 主要学历: 1987年9月—1993年7月: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6年制),医学学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7月:第一军医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心血管分子生物学) 1998年9月—2001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内科学心血管) 工作经历: 1996年07月—1997年07月:第一军医大学药理教研室,助教 2001年07月—2001年09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主治医师 2001年09月—2004年0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博士后,主治医师 2004年7月至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承担的科研课题: 1.【云芝多糖诱导巨噬细胞GPx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Smad7在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中的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新药西米特酸的开发研究】 国家新药基金 4.【基于Response-to-Retention假说探索云芝多糖B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5.【云芝多糖B防治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应用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获奖情况: 1.【云芝多糖防止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及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2.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详细]
汪道峰副主任医师
擅长:肿瘤合并重症的临床及教研工作
简介:汪道峰,男,副主任医师。 [详细]
梁培炎副主任医师
擅长:良恶性肿瘤、甲亢、血管瘤等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及ECT诊断
简介:梁培炎,男,副主任医师,1963年8月生。1987年毕业于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1987年获医学学士学位。临床上负责我院的PET/CT、 ECT诊断和核素内放射治疗工作,知识面广,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熟练掌握了CT、MRI、PET/CT和介入等诊疗技术,以及甲状腺癌、恶性肿瘤骨转移瘤及血管瘤的核素内照射治疗;具有较高的影像综合诊断和治疗水平。1992年赴法国肿瘤中心短期学习。科研上主要从事肿瘤的核素靶向治疗和分子影像学研究,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和参与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发表论著二十余篇。 主持科研项目: 1. 中山大学科研项目(1994):SPECT显像对NPC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脑病的研究 2. 肿瘤防治中心科研项目(1997):二氯化锶-89治疗晚期鼻咽癌骨转移瘤的研究 3. 肿瘤防治中心科研项目(2003):PET/CT图像融合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研究 4.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005):鼻咽癌18F-FGCV基因显像的实验研究 参与研究研目: 1. 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项目(2000):中药防治肺癌放疗后所致放射性肺炎的研究 2. 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2001):核素乳腺癌胸骨旁淋巴结转移阳性显像的研究 3. 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2年):肿瘤放射免疫导向治疗的研究。 4. 广东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鼻咽癌放疗前肿瘤细胞乏氧程度、治疗中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5. 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2006年):鼻咽癌乏氧显像的研究。 6. 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2007):乏氧显像指导食管癌生物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专长: 肿瘤的PET/CT和SPECT诊断:包括各种肿瘤的核素影像学诊断,心、脑、肺、肾、甲状腺、涎液腺等器官功能的评价、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等。 肿瘤的核素内放射治疗: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和嗜铬细胞瘤的内放射治疗、恶性胸腹水的治疗、肿瘤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治疗、各种血管瘤的治疗等,尤其是对各种肿瘤全身骨转移病灶的治疗和其导致的骨骼疼痛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 1. 肿瘤PET/CT诊断 2. 肿瘤基因显像实验及临床研究;肿瘤乏氧显像研究 3. 恶性肿瘤内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