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安贞医院
三甲  综合
甘辉立主任医师
擅长:心外科专长: 1. 采用胸部微创外科,小切口方法,消融单发性房颤,对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治疗有很深造诣 2. 对于冠心病,采用双乳内动脉及桡动... 完整擅长>>
简介:甘辉立教授,医学博士,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华医师协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2005年至2006年曾派赴宾昔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 、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CCF)、费城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圣地亚哥医学中心Thornton医院、UCLA医学中心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深造;2009年派赴美国亚特兰大Cryolife中心深造;2011年分别再赴圣地亚哥医学中心Thornton医院和英国剑桥大学附属Papworth医院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外科治疗作临床研修。 甘辉立教授主编全英文专著《PULMONARY EMBOLISM AND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该书由美国纽约NOVA科学出版公司于2011年出版,全书六十余万字均由甘辉立教授编撰,是全世界第一部在肺动脉栓塞领域的专著,该书受到心血管外科和肺循环医学界国际权威专家的好评和收藏。 甘辉立教授主编、组织美国、德国、英国、印度等多国专家参与编撰的全英文专著《PULMONARY HYPERTENSION: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S》,该书由美国纽约NOVA科学出版公司于2012年出版;甘辉立教授主编《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rocedures, Medical Uses and Adverse Effects》,于2013年4月由美国纽约NOVA科学出版公司。还因为在肺动脉高压领域的杰出成绩,甘辉立教授应德国肺动脉高压权威专家Harald Kaemmerer教授邀请作为副主编参与权威专著《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Eisenmenger’s Syndrome- A Global Perspective》编写。另外甘辉立教授还组织国内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专家主编的中文专著《肺动脉栓塞》一书已编撰完成,即将于2014年由军医出版社出版。甘辉立教授还参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及医学专著10部。 甘辉立教授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0余篇。在美国高水平SCI杂志《PLoS One》发表的论文The wall eclipsing sign on pulm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s pathognomonic for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 PLoS One. 2013;8:e83200.一文,在全世界首先发现并命名了“蚀壁征”( The wall eclipsing sign),解决了肺循环医学界肺动脉栓塞与肺动脉肉瘤误诊从而导致误治的难题。在高水平SCI杂志《PLoS One》发表的论文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Systemic-to-Pulmonary Shunts and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What Predicts Postoperative Survival. PLoS One. 2014;9:e83976.通过大组(1000例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长期疗效的随访研究,确定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解决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手术指征不明、通过拓宽手术适应证,使一大批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从新获得治疗新生的机会,并通过严格手术适应证,挽救了一大批没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还在《PLoS One》发表的论文Fibrinogen Aalpha Thr312Ala polymorphism specifically contributes to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y increasing fibrin resistance. PLoS One. 2013;8:e69635.确定了急性肺动脉栓塞转化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机制,从而为防治肺动脉栓塞慢性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心血管外科最高SCI杂志《J Thorac Cardiovasc Surg.》发表的论文4篇,分别确立了肺动脉肉瘤外科治疗疗效、在全世界首先创立了延伸到右心系统的平滑肌瘤分型方案及手术治疗方案、确立单向活瓣补片法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法;还确立了右冠状动脉开口重度狭窄病变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危险因子,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发现这一危险因子。 由于取得上述杰出成果,甘辉立教授2013年入选2.15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项目号码:2013-02-002);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技专项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专项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研究基金;先后作为骨干参加国家“九五”,“十五”攻关;作为分题负责人参加2006.01-2010.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研究》、2009.01-2012.4 多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CHEST-1 及CHEST-2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2012.07-2015.12: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氢预适应防治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项目编号:Z121107001012067),和2011.0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肢体缺血后适应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活化、预防治疗肺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81070041),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课题研究。担任《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Vasc Health Risk Manag.》等十多种SCI收录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担任《微循环学》杂志编委, 《Pragmatic and Observational Research》杂志荣誉编委。发表心血管外科论文100余篇,其中MEDLINE收录40篇,SCI收录30篇,影响因子累加超过60,其中在美国高水平SCI杂志《PLoS One》发表论文3篇,在美国高水平杂志《J Thorac Cardiovasc Surg.》发表论文4篇。《Congenital Systemic-to-pulmonary Shu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Comparison of Outcome of Surgical 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adjusted by Propensity Score》一文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儿童心脏病学和心脏外科大会(the 5th World Congress of Paediatric Cardiology and Cardiac Surgery)大会宣讲。 从事心血管外科二十七年,临床工作方向是先天性心脏病、瓣膜心脏病、冠心病、大血管病、肺循环疾病的外科治疗,完成心外科手术4000余例。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肺动脉高压,从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急、慢性肺动脉栓塞,尤其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方面临床研究二十余年。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方面,成功治疗一组重症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人,手术成功率高达95%,救治了一批传统方法不能治疗的病人。 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方面,主要集中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中央型、外周型分型方案(安贞医院分型方案),用于术前评估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可能性、术中术后危险因子的预测。在国内最先开展重症急性肺动脉栓塞取栓治疗及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成功经验;并对200余例急、慢性肺动脉栓塞完成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为亚洲最大一组病例,取得良好疗效。在临床科研工作中,为了防治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中出现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明了POM操作法,即“肺寡血操作法”,是有效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在全世界首次发现并命名了肺动脉肉瘤与急性肺栓塞和慢性肺栓塞相签别诊断的“蚀壁征”,使肺动脉肉瘤被误诊误治的机率大为降低。还应用体外膜肺治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将这种并发症的救治成功率由20%提高到90%以上。首创“交叉连锁缝合法”修补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巨型室间隔缺损,将原来由间断褥式缝合法修补巨型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发生率由40%左右降低为0。 上述成果,2013年度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2005年度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策略》(2005医-2-014);2013年度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2013医-3-013)。 ? 学历 1981.09-1986.07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 本科,学士学位 1986.09-1989.07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心胸外科 硕士,硕士学位 1995.09-1998.07首都医科大学心胸血管外科 博士,博士学位 2005.03-2006.03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 、圣地亚哥医学中心 高级访问学者 ? 工作经历 1989.07-1992.09 武汉大学附属武汉市三医院心胸外科 住院医师 1992.09-1995.09 武汉大学附属武汉市三医院心胸外科 主治医师、讲师 1998.07-1999.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胸外科 主治医师、讲师 1999.10-2007.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胸外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07.11月-目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胸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 2005.03-2006.03 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圣地亚哥医学中心 高级访问学者 2011.01-2011.03 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圣地亚哥医学中心 短期访问学者 2011.05-2011.06 英国剑桥大学Papworth医学院 短期访问学者 2011.09-2014.0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 硕士生导师 2014.0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 博士生导师 ? 主要学术兼职 爱稀客肺动脉高压公益组织特约顾问 国际CTEPH研究会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 of 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CTEPH) 国际肺循环研究院(PVRI)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 of Pulmonary Vascular Research Institute)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 中华医师协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 《Vasc Health Risk Manag.》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 《Case Report in Medicine》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 《Journal of Atrial Fibrillation》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 《Chinese Medical Journal》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 《心肺血管疾病杂志》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 《微循环学》杂志编委 《Pragmatic and Observational Research》荣誉编委 CHEST-1及CHEST-2 研究可手术性国际评估人 ? 在研项目 2006.01-2010.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研究》(课题任务书编号:2006BAI01A07)子课题《国家肺动脉高压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研究》,作为独立研究者参加,正在进行中。 2011.0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肢体缺血后适应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活化、预防治疗肺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81070041),主要研究者(PI),正在进行中。 2009.01-2012.4 多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CHEST-1 及CHEST-2研究 (新型降肺动脉压药物治疗不可手术治疗的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作为LOCAL EXPERIENCED SURGEON参加,正在进行中。 2012.07-2015.12: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氢预适应防治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项目编号:Z121107001012067),主要研究者(PI),正在进行中。 ? 学术奖励: 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 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九)(2005医-2-014-09):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策略。 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二)(2013医-3-013-02):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 ? 心外科专长: 1. 对于冠心病,采用双乳内动脉及桡动脉进行全动脉化,心脏不停跳,不输血进行微创搭桥手术。 2.瓣膜性心脏病成形手术和换瓣手术治疗,冠心病冠脉搭桥手术治疗。 3.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有丰富经验 4.急性肺动脉栓塞、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5.采用胸部小切口方法微创手术,消融单发性房颤,对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治疗有很深造诣。 6.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介入支架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 主编书籍 [1]. Hui-li Gan(全书作者). 《Pulmonary Embolism and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 Pp1-421. ISBN 978-1-61122-289-0. New York: N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11. (此书是全世界范围内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领域第一本专著)。 [2]. Hui-li Gan(主编).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p1-158. ISBN 978-1-61470-556-7. New York: N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12. [3].甘辉立主编《肺动脉栓塞》,军医出版社出版,2014。 [4].Hui-li Gan(主编).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rocedures, Medical Uses and Adverse Effects》. Pp1-158。 ISBN: 978-1-62618-962-1.New York: N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13.。 [5] Hui-li Gan(副主编).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Eisenmenger’s Syndrome—A Global Perspective》. Pp1-95. ISBN 978-3-8374-2216-0. London: LN, International Medical Publishers, Inc. 2013.。 ? 参编书籍 汪忠镐主编《汪忠镐血管外科学》 顾恺时主编《顾恺时胸心血管外科学》 康桦主编 全国十二五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外科学》 杨媛华主编《肺栓塞规范化诊治》 Harald Kaemmerer edited《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Eisenmenger’s Syndrome- A Global Perspective》 首医国际学院教材《Surgery》 王辰主编《肺动脉高压研究与临床实践》 ? 论 文(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共中MEDLINE收录30篇,SCI收录30篇) 1. Gan HL, Zhang JQ, Zhou QW, Feng L, Chen F, Yang Y.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Systemic-to-Pulmonary Shunts and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What Predicts Postoperative Survival. PLoS One. 2014;9:e83976. 2. Gan HL, Zhang JQ, Huang XY, Yu W. The wall eclipsing sign on pulm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s pathognomonic for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 PLoS One. 2013;8:e83200. 3. Wang L, Gan HL, Liu Y, Gu S, Li J, Guo LJ, Liu J, Wang Y, Wang YX, Zhang ZF, Wang J, Wang C. The distinguishing cellular features of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from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Exp Lung Res. 2013;39:349-358. 4. Li JF, Lin Y, Yang YH, Gan HL, Liang Y, Liu J, Yang SQ, Zhang WJ, Cui N, Zhao L, Zhai ZG, Wang J, Wang C. Fibrinogen Aalpha Thr312Ala polymorphism specifically contributes to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y increasing fibrin resistance. PLoS One. 2013;8:e69635. 5. Gan HL, Zhang JQ, Lu JK, Dong XH, Hou XT, Gao YM, Zhu GF. Pulmonary oligemia maneuver can alleviate pulmonary artery injury during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 procedure. Chin Med J (Engl). 2013;126:828-833. 6. Liu T, Lu JK, Gan HL, Zhang JQ, Huang FJ, Gu CX, Kong QY, Cao XR, Bo P, Lu CS. High volume practice proved the safety of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in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a two-year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Chin Med J (Engl). 2012;125:3861-3867. 7. Gan HL, Zhang JQ, Xiao W, Zhao S, Huang FJ, Gu CX, Lu CS, Wang PS. Ostial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s an additional risk factor in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2;143:103-110. 8. Chen W, Zhang JQ, Gan HL, Wang SX, Kong QY, Zheng SH, Bo P, Huang GH. [Early, middle an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left main coronary stenosis].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1;91:1016-1021. 9. Gan HL, Zhang JQ, Zhou QW, Xiao W, Gao YM, Liu S, Wang PS. Surgic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1;142:1469-1472. 10. Gan HL, Zhang JQ, Zhou QW, Kong QY, Zhao S, Bo P.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cardiac leiomyomatosis.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1;142:823-828. 11. Gan HL, Zhang JQ, Huang F, Gu CX, Kong QY, Cao XR, Bo P, Lu CS. Prognosi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 for ostial right coronary lesions in propensity-matched individuals. Cardiovasc Ther. 2011;29:395-403. 12. Gan HL, Zhang JQ, Bo P, Zhou QW. [The actuarial survival analysis to the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therapy regime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ith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0;90:1162-1166. 13. Gan HL, Zhang JQ, Bo P, Wang SX, Lu CS. Statins decrease adverse outcomes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for extens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s well as left main coronary stenosis. Cardiovasc Ther. 2010;28:70-79. 14. Gan HL, Zhang C, Zhang JQ. Closure of a two-hole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 through a transthoracic atrial septal defect occlusion device. World J Pediatr Congenit Heart Surg. 2010;1:140-142. 15. Gan HL, Zhang JQ, Zhang ZG, Luo Y, Zhou QW, Bo P. The unidirectional valve patch provides no benefits to early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severe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0;139:950-955. 16. Gan HL, Zhang JQ, Bo P.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urgical strategy of intracardiac leiomyomatosis.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 Asian Surgical Association. 2009;32:129-136. 17. Gan HL, Zhang JQ, Liu S, Gao YM, Zhang XF, Zhu GF. [Clinical analysis of 62 cases of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reated with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 without early and late deaths].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09;89:1330-1333. 18. Gan HL, Zhang JQ, Chen BT, Zhou QW, Gu CX, Huang FJ, Wang SX, Zheng SH, Mu JS. [The early and middle-long term clinical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Zhonghua wai k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2009;47:457-460. 19. Gan HL, Zhang JQ, Luo Y, Wang SX, Li WB, Zhou QW.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ortic origin of the right pulmonary artery: analysis of 14 cases].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09;89:763-765. 20. Gan HL, Zhang JQ, Bo P, Zhou QW, Wang SX. The actuarial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therapy regimen for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10;29:25-31. 21. Gan HL, Zhang JQ, Bo P, Zhou QW, Wang SX, Zheng SH. [The anatomic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for intracardiac leiomyomatosis and the choice of its surgical strategy].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08;88:3362-3364. 22. Gan HL, Zhang JQ. Occupying the whole pulmonary artery: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9;35:725. 23. Gan HL, Zhang JQ.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post-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pseudoaneurysm. Chin Med J (Engl). 2009;122:232-235. 24. Gan HL, Zhang JQ, Zhang ZG, Luo Y, Mu JS, Zhou QW, Wang SX, Zheng SH, Zhu GF, Zhang XF, Liu S.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eceiving conservative or operative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a new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 Zhonghua xin xue guan bing za zhi. 2008;36:11-15. 25. Gan HL, Zhang JQ, Wang SX, Zhou QW, Kong QY, Zheng SH, Bo P, Huang GH, Chen W. [Repair of anterior leaflet mitral valve prolaps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rdal replacement and chordal shortening]. Zhonghua wai k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2008;46:1727-1729. 26. Gan HL, Zhang JQ. A special type of endovascular stent repair with complicated thoracic aneurysm and chronic type B dissection aligned in tandem: double perfusion in true and false distal aorta lumen. Chin Med J (Engl). 2008;121:1484-1486. 27. Gan HL, Zhang JQ, Zhang ZG, Zhou QW, Luo Y, Mu JS, Wang SX, Zheng SH, Zhang XF, Liu S, Zhu GF.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54 cases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Zhonghua wai k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2008;46:48-51. 28. Gan HL, Zhang JQ, Chen H, Mu JS, Zhou QW, Wang SX, Zheng SH, Zhang XF, Liu S. [Treatment of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hrough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 and the effect of 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ion arrest thereon].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07;87:1482-1485. 29. Li WB, Zhang JQ, Zhou HB, Wang SX, Liu W, Bo P, Gan HL, Mao B. [Experience on transplantation of auto-pulmonary graft treating with congenital aortic disease]. Zhonghua wai k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2004;42:455-457. 30. Li WB, Zhang JQ, Zhou QW, Wang SX, Liu W, Pei JF, Bo P, Gan HL, Cao XR, Huang GH. [Ross procedure in treatment of aortic diseas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15 cases].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04;84:222-224. 31. Hou X, Xing J, Hao X, Li H, Gan H.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upport for two patients after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 Canadian journal of anaesthesia = Journal canadien d'anesthesie. 2012;59:622-623. 32. Hui-li G.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Cardiovasc Ther. 2011;29:153-175. 33. 甘辉立, 周其文, 张健群, 顾承雄. 急性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 (附5例报告).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8;14:145-147. 34. 甘辉立, 张健群, 陈辉, 穆军升, 周其文, 王胜洵, 郑斯宏, 张向峰, 刘双.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深低温停循环对其疗效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 2007;87:1482-1485. 35. 甘辉立, 张健群, 张兆光, 罗毅, 穆军升, 周其文, 王胜洵, 郑斯宏, 朱光发, 张向峰, 刘双.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转归及其临床分型的探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36:11-15. 36. 甘辉立, 张红, 张健群, 刘双, 高元明, 张向峰, 朱光发, 米玉红.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效果分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13:45-49. 37. 甘辉立, 张健群, 张兆光, 周其文, 罗毅, 穆军升, 王胜洵, 郑斯宏, 张向峰, 刘双, 朱光发. 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54例临床分析. 中华外科杂志. 2008;46:48-51. 38. 甘辉立, 张健群, 刘双, 高原明, 张向峰, 朱光发.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连续62例无死亡临床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09;89:1330-1333. 39. 甘辉立, 张健群, 伯平, 周其文.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生存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0;90:1162-1166. 40. 甘辉立, 张健群, 穆军升, 周其文, 王胜洵, 高元明, 张向峰, 刘双, 朱光发. 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围术期及中长期效果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15:1-6. 41. 甘辉立, 张健群.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手术方法及技巧.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1;27:702-704. 42. 宋士秋, 张健群, 谢进生, 甘辉立, 伯平. 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2;28:76-78. 43. 甘辉立, 张健群.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三)——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术期管理及并发症的治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1;27:764-766. 44. 杨毅, 张健群, 甘辉立, 孔晴宇, 王胜洵, 郑斯宏, 伯平, 黄国晖. 加与不加人工瓣环Danielson成形术矫治Ebstein畸形的比较.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1;27:659-661. 45. 甘辉立, 张健群.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一)——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可手术性判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1;27:637-640. 46. 李晶, 王辰, 刘杰, 李积凤, 刘岩, 顾松, 杨媛华, 翟振国, 甘辉立, 王军.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改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208-213. 47. 陈伟, 张健群, 甘辉立, 王胜洵, 孔睛宇, 郑斯宏, 伯平, 黄国晖. 左主干病变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及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1;91:1016-1021. 48. 侯晓彤, 邢家林, 倪红, 杨璟, 刘凤珍, 赵岩岩, 缪娜, 贾在申, 万彩红, 刘锋, 刘晓明, 郝星, 甘辉立.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2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后病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0;26:359. 49. 甘辉立, 张健群, 陈宝田, 周其文, 顾承雄, 黄方炯, 王胜洵, 郑斯宏, 穆军升. 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 中华外科杂志. 2009;47:457-460. 50. 李温斌, 张健群, 周海波, 王胜洵, 刘巍, 伯平, 甘辉立, 毛斌.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 中华外科杂志. 2004;42:455-457. 51. 甘辉立, 张健群, 刘双, 肖瑶, 朱光发, 张向峰, 高元明, 周其文. 肺动脉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8;27:257-260. 52. 甘辉立, 张健群, 葛永强, 穆军升, 周其文, 孔睛宇, 郑斯宏, 伯平. 三尖瓣置换治疗重症儿童Ebstein心脏畸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229-231. 53. 甘辉立, 张健群, 罗毅, 王胜洵, 李温斌, 周其文. 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诊断治疗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09;89:763-765. 54. 甘辉立, 张健群, 罗毅, 王胜洵, 李温斌, 周其文. 儿童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9;30:68-71. 55. 甘辉立, 张健群, 周其文, 陈辉, 孔睛宇, 郑斯宏, 穆军升. 三尖瓣置换中长期效果分析. 中华外科杂志. 2007;45:1151-1152. 56. 甘辉立, 张健群, 周其文, 陈辉, 孔睛宇, 郑斯宏, 穆军升.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及中长期效果分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7;28:374-377. 57. 甘辉立, 张健群, 王胜洵, 周其文, 孔晴宇, 郑斯宏, 伯平, 黄国辉, 陈伟. 腱索折叠与人工腱索矫治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比较分析. 中华外科杂志. 2008;46:1727-1729. 58. 甘辉立, 张健群, 伯平, 周其文, 王胜洵, 郑斯宏. 延伸入心脏内平滑肌瘤病的病理解剖学分型及手术治疗策略的选择. 中华医学杂志. 2008;88:3362-3364. 59. 甘辉立, 张健群, 赵映, 乌宇新, 穆军升, 周其文. 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室真性和假性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共存1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8;24:183-184. 60. 甘辉立, 张健群, 王胜洵, 周其文, 孔晴宇, 郑斯宏, 伯平, 黄国晖, 陈伟. 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15:249-254. 61. 甘辉立, 张健群, 李继勇, 穆军升, 李温斌, 伯平, 孔睛宇, 曹向荣, 毛斌. 应用ROSS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研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7;28:397-400. 62. 张健群, 李温斌, 甘辉立, 毛斌, 李继勇, 黄国晖. Ross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3;19:72-73. 63. 刘双, 张京岚, 王福, 苗翠莲, 甘辉立. 第315例--反复晕厥、胸憋、呼吸困难. 中华内科杂志. 2004;43:878-880. 64. 甘辉立, 张健群. 他汀类药物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微循环学杂志. 2008;18:53-56. 65. 李温斌, 张健群, 周其文, 王胜洵, 刘巍, 裴金凤, 伯平, 甘辉立, 曹向戎, 黄国晖.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在主动脉瓣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222-224. 66. 甘辉立, 张健群, 赵映, 杨俊峰, 顾承雄, 黄方炯, 伯平, 周其文.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15:87-91. 67. 甘辉立, 郑铁, 张兆光, 周其文. 机器人系统辅助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进展.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1;17:377-378. 68. 梁颖, 米玉红, 高元明, 刘双, 黄小勇, 杨赓, 方微, 甘辉立. 肺动脉肉瘤8例临床分析.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3;12:284-288. 69. 高元明, 刘双, 甘辉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临床肺科杂志. 2010;15:910-912. 70. 高元明, 刘双, 甘辉立. 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临床肺科杂志. 2011;16:1322-1324. 71. 陈伟, 张健群, 甘辉立, 周其文, 王胜洵, 李继勇, 郑斯宏, 孔晴宇. 腱索折叠与腱索转移矫治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比较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17:26-31. 72. 李温斌, 张建群, 王胜洵, 刘巍, 伯平, 甘辉立.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10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38:746-748. 73. 甘辉立. 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肺栓塞的外科治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19:1152-1155. 74. 高元明, 刘双, 陈东, 甘辉立.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误诊为肺血栓栓塞症原因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09;14:1193-1195. 75. 刘双, 孙凌波, 米玉红, 高伟, 徐晓峰, 陆艳辉, 贾一新, 甘辉立, 孟旭, 侯晓彤. 不同病因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体外膜式氧合治疗体会.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30:8-12. 76. 甘辉立, 张健群, 刘双, 高元明, 张向峰, 朱光发. 中央型与外周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对比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17:273-278. 77. 甘辉立, 周其文.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9;15:245-247. 78. 甘辉立, 张健群, 葛永强, 周其文, 孔晴宇, 郑斯宏, 穆军升, 伯平. 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的临床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15:336-340. 79. 甘辉立, 张健群, 刘双, 高元明, 张向峰, 朱光发, 米玉红.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可手术性评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1;18:199-203. 80. 穆军升, 张健群, 周帆, 甘辉立, 孔晴宇, 伯平, 王胜询, 李继勇. 13例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8;27:98-99. 81. 甘辉立. 小窝蛋白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丛样病变研究进展.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0;29:538-540. 82. 高元明, 刘双, 陈东, 甘辉立.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0;09:635-638. 83. 高元明, 刘双, 甘辉立, Shao-jun W.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临床肺科杂志. 2009;14:592-593. 84. 甘辉立. 肺血管重构与磷酸二酯酶关系的新进展.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9;28:64-66. 85. 高元明, 刘双, 甘辉立, 陈东.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国际呼吸杂志. 2010;30:581-584. 86. 甘辉立, 李香伟, 周其文, 董培青, 任发成. 冷凝集阳性病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1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1;17:48. 87. 张富恩, 张健群, 孔晴宇, 甘辉立, 曹向戎, 毛斌, 李继勇.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治疗.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9;28:217-219,239. 88. 李温斌, 张健群, 周其文, 王胜洵, 刘巍, 甘辉立, 毛斌.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3;22:8-10. 89. 甘辉立, 张健群. 心血管外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28:81-83. 90. 伯平, 张建群, 孙衍庆, 甘辉立, 郑斯宏. 延伸入右心房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4;11:141-142. 91. 甘辉立, 张健群, 刘双, 肖瑶, 朱光发, 张向峰, 高元明, 周其文. 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合并矛盾性脑栓塞1例.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8;15:119-119. 92. 李温斌, 张建群, 宋士秋, 周海波, 于建波, 常鹏, 王助衡, 王胜洵, 刘海燕, 刘巍, 伯平, 甘辉立, 曹向戎, 黄国辉.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中的应用.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19:703-705. 93. 甘辉立, 周其文. 亚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下肺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2;21:172-174. 94. 李温斌, 张建群, 王胜洵, 刘巍, 伯平, 甘辉立, 孔晴宇, 毛斌, 曹向戎.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3;10:111-113. 95. 甘辉立, 张建群, 周其文. 冷凝集阳性患者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一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微循环学杂志. 2002;12:47-48,55. 96. 陈保坤, 甘辉立.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维生素C对其的保护作用. 微循环学杂志. 1998:25-27. 97. 甘辉立, 张健群. 奇特罕见的肺栓塞手术纪实. 大众健康. 2009:64-67. 98. 甘辉立. 大医精诚丹心护心. 大众健康. 2009:80-83. 99. 虞准, 宋雪, 甘辉立, 田小园.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脉搭桥术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华中医学杂志. 2006;30:227-228. 100. 甘辉立, 佟秋红, 张健群. 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西北医学教育. 2009;17:311-314. 101. 刘彤, 甘辉立, 张健群, 王胜洵, 周其文, 孔睛宇, 郑斯宏, 伯平. 4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效果分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26:1057-1059.[详细]
杨碧波主任医师
擅长:一、冠心病外科治疗 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又称搭桥)手术 (1)微创不停跳搭桥手术 2.室壁瘤切除及左心室成形手术 3.冠心病合并瓣膜功能障碍... 完整擅长>>
简介:杨碧波,男,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1983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多次参加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完成论文40余篇。参与多部专著和国家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写。一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两次获全军中青年优秀论文奖。1994年12月晋升副主任医师。1998年赴美国俄勒岗州Providence Heart Institute进修心血管外科。师从于世界著名心脏外科专家Albert Starr教授。2001年2月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2003年5月晋升为主任医师。2009年4月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在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肺栓塞、心力衰竭以及大血管疾病等外科治疗方面有较深的研究。[详细]
李继勇主任医师
擅长:主要以成人心脏外科疾病为主,包括成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退行性病变、冠心病、大血管病、心脏肿瘤、心包炎等各类成人心脏疾... 完整擅长>>
简介:李继勇,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吉安人。97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心脏外科专业至今,师从我国著名心外科专家张健群教授、周其文教授。历经严格的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培训,多年的心外科临床实践,临床经验丰富。2007年赴美国cleveland心脏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晋升副主任医师。擅长二尖瓣修复手术、重症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各类型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2009年之后手术死亡率低于1%。2008年率先在国内采用人工腱索线圈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对各种二尖瓣修复技术(腱索转移、人工腱索、瓣叶折叠、线圈技术等)有丰富的经验,对二尖瓣置换术中前、后叶的保留技术及全瓣叶保留技术有较深研究。2010年5月-8月在安贞协作医院南通瑞慈医院心脏中心任心外科主任,2012年2月由北京市政府选派作为援疆干部在新疆和田地区医院工作一年,任心胸外科副主任,并获“优秀援疆干部”称号。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SCI论文二篇。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详细]
李温斌主任医师
擅长:Ross手术、David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
简介:李温斌,男,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经组织分配到河南省安阳钢铁职工总医院,1990年9月考入北京心肺血管疾病医疗研究中心,攻读心脏外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脏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的诊断与治疗。1993年8月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北京心肺中心—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工作,先后任心脏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疗组长。现能独立完成常见先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大血管病手术,尤其擅长Ross手术、David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至今大约共为4000例患者手术治疗。1994年加入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1999年9月考取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2000--2001年,作为联合培养研究生赴意大利学习,在意大利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于2002年毕业。在国外期间,重点学习了Ross手术,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及复杂先心病手术,共参加600余例心脏。共完成论文6篇(英文),其中一篇在2001.6英国伦敦召开的心脏瓣膜外科大会上发表。回国后,于2002.1.10完成我院第一例由国内专家主刀完成的Ross手术;并先后成功地开展了冠脉搭桥术,胸部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以及David 手术、Switch手术、I型夹层动脉瘤,重症右室双出口等高难度复杂手术。2004.6.5成功完成我国首例大动脉根部调转术;同时开展了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和相关的基础研究;在科研方面获得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目前正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开展科研合作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国家核心期刊收录37篇,获得4项科研成果,合编著作2部。教学方面,2003年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4年起成为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评议人。主要研究方向:主动脉根部外科学和组织工程瓣膜的研究。[详细]
周其文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瓣膜病,心脏移植
简介:周其文,男,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瓣膜病,心脏移植。曾赴美国、澳大利亚St.bant悉尼医院学习。从事心脏外科的临床工作37年,是国内知名专家,中华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心肺血管病杂志编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