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辽宁省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组建于1981年2月,归理疗科所属,1986年9月由理疗分出,成为独立科室超声诊断科。超声诊断科现有人员10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3名,一名为大专学历,其余9名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6岁。1989年引进彩超,现有彩超机6台,分别为:美中互利Sequoia512; Philips HD1;东芝 Aplio80;东大阿尔派2000等,总价值超过1000万以上。我科承担全院的门诊、急诊、病房、体检的超声诊断工作,以及省内一些疑难疾病的会诊任务。同时对一些疾病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工作。
二、检察项目:
1、腹部: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上腺、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双附件、盆腔、腹腔包块等。
2、小器官: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眼球、淋巴结、乳腺、皮肤及皮下脂肪、软组织、睾丸、附睾等。
3、血管:上肢血管(肱动、静脉,尺、橈动静脉),下肢血管(股动、静脉,腘动、静脉、胫前及胫后动静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颈部血管(颈总动、静脉,颈内、颈外动脉、椎动静脉), 腹部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等。 三、先进技术:
1、腔内探头:我科从1998年开始应用腔内探头经阴道或直肠进行检查,该探头具有高分辨率的二维图象和高敏感性的血流信号,不受体形肥胖,肠腔充气,膀胱多重反射等因素的干扰,使妇科患者免去充盈膀胱之苦,对子宫、附件、膀胱、直肠、前列腺等盆腔脏器检查诊断准确性高。
2、三维成像:我科自2000年开始引进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应用东软集团生产的NAS—2000三维容积探头进行三维超声诊断。通过表面成像技术进行胎儿面部、四肢、胆囊内疾病、腹水等的三维超声成像,体会三维体积自动测量技术进行人体内结构的容积测量。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相比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立体信息,比较直观,患者本身就能看懂,容易被患者接受。
3、介入超声:即在超声引导下对组织或病变区域进行活检注药或抽液治疗。我们科从89年已开始开展此项技术,目前在常规对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肾被膜下血肿等穿刺治疗的同时开展了肝肾组织活检、肝肿瘤活检、胸膜活检、肝癌微波治疗、经皮经肝胆管内置管引流、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置管引流等。
4、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原理: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超声造影的方法是通过周围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使造影剂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或靶组织,利用造影剂微泡的声散射性能,形成超声造影剂灌注部位与周围组织声阻抗差对比,提高图像的对比分辨率,使得超声由解剖学成像进入到功能性成像。通过灌注生理学与灌注病理学对比分析,提高了超声成像对病变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临床应用:可用于临床多个领域:
1、腹部脏器:
A、识别局灶性异常回声的有无、识别肿瘤的有无、早期发现微小病灶。
B、肝胆脾胰肾、子宫附件、前列腺、淋巴结肿瘤的诊断。
C、评价治疗效果以及识别残留组织的功能。
D、可以较快速识别、判断脏器损伤的类型及程度。
E、器官移植的动态检测。
2、表浅器官:应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腺、睾丸等的微循环灌注的研究具有优越性。
3、周围血管:检测动静脉的狭窄、闭塞、血栓以及血管畸形,了解管腔的通畅性。
4、非血管用途:膀胱输尿管返流、输卵管超声造影等。
四、科研教学:
几年来,完成省级课题二项:《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计算机B型超声图像处理与专家诊断系统的研究》,后者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及参与院内课题六项:
1、颈动脉狭窄经皮颈动脉血管成形术临床研究;
2、椎动脉型颈椎病埋线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变化;
3、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4、三维超声在慢性胆囊炎中的应用;
5、腔内超声对正常女性膀胱颈的测定;
6、超声引导下血管内置管的临床应用。
近几年,全科发表论文《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中的应用》等二十余篇。带教学生及培养进修医生几百人。
擅长:腹部常见病、疑难病,包括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前...
擅长:熟练掌握腹部(肝、胆、脾、胰、肾上腺等)、小器官(乳腺、甲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