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天津血液病医院
三甲  
擅长:
简介:刘拥军,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发部主任。全国生理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863计划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和干细胞产品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863""十五""重大专项课题一项,863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作为项目具体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完成863计划、攀登计划、973项目、天津市公关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近几年来,在《Blood》《Haematologica》等国际著名血液学杂志,以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先后荣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带教指导或协助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十余人。先后荣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2002年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1项国家863""十五""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项目具体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完成863计划、攀登计划、973项目、天津市公关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在科研方面的主要成绩:几年来,在干细胞研究以及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原创性成果。 1、在国际上首次克隆和表达了一个新型的干细胞因子-人促血液血管生成素(HAPO),其氨基酸和c DNA序列经查证与目前已知的细胞因子不同,是一个新型的干细胞因子。HAPO的发现为干细胞的研究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因子成员。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原创性,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ZL00109083.9),同时申请了国际专利(PCT-CN02-00129)。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血液学杂志《BLOOD》上。 2、在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干细胞产品产业化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出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并申请了发明专利(200510016256.2)。这一研究成果突破了干细胞产业化的瓶颈,为干细胞产品产业化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3、建立了冻存和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的技术流程,并组织编写了标准操作规程(SOP),为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储存自体和异体的间充质干细胞库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4、发明专利技术《人胎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及其构建方法》(ZL200510015492.2),已实现产业化,2006年四月,建成了全球首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5、组织人员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体内外试验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的有效性研究,骨髓移植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体内外试验研究,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疾病和肝胆疾病等方面的临床研究。6、完成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药物临床前研究工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药物申报材料经过多次撰写与修改,已向中国的SPDA进行了药物申报注册,进入审批程序。[详细]
王建祥主任医师
擅长:急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简介:王建祥,男,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白血病诊疗中心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血液学学会会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主编,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在日本熊本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留学深造。 主要从事白血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白血病治疗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现染色体核型和FLT3突变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重要预后因素,并且可以据此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危险度划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根据危险度的不同,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治疗策略,即预后分层治疗,显著改善提高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并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也避免了过度治疗。尤其是在治疗初期即诱导治疗期显著加大阿糖胞苷剂量,明显改善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远期疗效,而且患者耐受性好。由于在白血病治疗做出的探索和发现,使得所在医院成为国内白血病治疗的龙头单位,发挥引领作用, 由此候选人牵头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和《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上述三部指南、专家共识均已发表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对白血病诊断治疗的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候选人在白血病的基础研究和靶向治疗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AML1和ETO基因的重排及AML1/ETO融合基因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b型的分子特征与标志,并用此标志进行可疑病例的鉴别诊断及微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在国际上率先发现证实AML1-ETO与NCoR/mSin3/HDAC转录抑制复合物结合,抑制AML1靶基因的转录,阻断血细胞的分化,从而导致M2b白血病的发生,使用HDAC抑制剂可以诱导M2b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发现阐明Tie-2和N-Cadherin为白血病干细胞新的表面标志,为清除白血病干细胞提供了新的靶点。发现阐明AML1a、iASPP、Pig7、Midkine、Kit等一系列白血病治疗靶点,并对这些靶点进行了靶向治疗研究,为白血病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和策略,为白血病疗效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实验基础。发现FAC可以保护红系祖细胞逃逸Fas,肿瘤坏死因子引起的细胞凋亡作用。发现MDM2 SNP309 G等位基因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可能对AML的发病风险起作用。 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SCI杂志如PNAS、Cancer Res、Leukemia发表论文31篇,引用次数超过600次。受邀国际血液学学会举办的32届全球会议作《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理和靶向治疗》专题报告,主编《血液病学》和《白细胞疾病理论和基础》2部专著。先后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吴介平-杨森医药奖一等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杰出奖、卫生部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199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0年5月至1991年4月在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进修。1994年11月至1999年7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常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中华血液学杂志副主编。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参与编写论著多部。已培养研究生多名,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1名。[详细]
肖志坚主任医师
擅长:各类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治
简介:肖志坚,男,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同年分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工作至今。199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病毒研究所细胞调控实验室和英国癌症研究所白血病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病生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副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肿瘤防治研究》编委。主攻研究方向为髓系肿瘤发病分子机制和临床诊治新策略。已承担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7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计300余篇,其中在Blood、Leukemia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中文专著11部,英文专著1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贴专家”和“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详细]
秘营昌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治疗
简介:秘营昌,男,主任医师,中心副主任,1966年生,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美国ASH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1990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0.11—2003.1在美国Louisville大学肿瘤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白血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分析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诱导化疗期间骨髓穿刺在指导治疗、预测预后中的意义;分析了AML缓解后合理的治疗周期以及染色体核型与AML预后的关系。这些工作的结果均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对改进我国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作为主要成员参与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化疗方案及大剂量化疗治疗AML的研究,以及IH2003方案治疗ALL的研究。作为主要执笔人起草了我国成人AML诊断治疗指南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专家共识。作为负责人或主要人员参与各种课题研究多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多部(已出版8部)。指导研究生多名。[详细]
钱林生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疑难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殖性疾病
简介:钱林生,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政府特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一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血液内科工作。 现任天津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资深编委、《白血病与淋巴瘤》常委编委、《临床血液学杂志》、《肿瘤防治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1989年获天津市“七五”立功奖章;1997年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称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医科院基金等8项课题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主编《血液内科主治医生450问》、《贫血》和参编《血液病实验诊断学》、《血液病学》等15部血液病专著。1981年、1995年两次获国家级发明三等奖,1991、2001、2003、2005年获卫生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奖5项。 钱林生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近43年,是国内知名的血液病专家。对于各种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疑难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具有较全面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面,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1996年以来,他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深入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医治则,从采用中成药当归芦荟丸取得成功后,拆方研究,证实了其中的青黛及其靛玉红对慢性白血病的疗效。1978年至1979年他负责组织全国50家医院验证靛玉红对慢粒白血病的疗效。首创使用了双吲哚类药物治疗肿瘤的新方法。1983年后又负责研究靛玉红的衍生物——甲异靛全国性临床试验。目前甲异靛已成为国家级新的一类抗肿瘤西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