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河北省中医院
三甲  
李静君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直、结肠炎、大肠黑变病、克隆氏病、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素综合征;手术治疗各种肛瘘、混合痔、肛裂,肛门狭窄;微创减压... 完整擅长>>
简介:李静君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中医肛肠名专家,中华中医药中医肛肠先进名医工作室。90年代始任河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专科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河北省重点中医肛肠专科学科带头人。现兼任河北省中医肛肠学会副主任、中国医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10余部,代表作品《击退痔疮》《现代外科诊疗与护理肛肠外科》《大肠肛管外科学》《常用药物新用途临床大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及成果13项,微创闭式修补术配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局,在研课题 :切开引流加肛瘘挂线配合术后中药换药一次根治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河北省科技厅项目,2010年;益气养阴通便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河北省科技厅,2011年。 20余年一直从事肛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尤其对高位复杂性肛瘘、重度混合痔和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以及慢性顽固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成就。开展PPH手术治疗重度痔疮、直肠脱垂及出口梗阻性便秘,无痛微创,疗效良好。改道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改良外剥内扎治疗环形混合痔,是真正的微创无痛根治术式。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益气健脾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主治:内痔、外痔、混和痔、高位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肛裂、肛门直肠狭窄、直肠脱垂、肠道易激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直肠炎、习惯性便秘、肛窦炎、肛周湿疹、尖锐湿疣及直肠癌等肛肠疾病。尤其是痛痒灵外洗治疗痔疮、肛裂。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形混合痔、改道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溃结康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益气健脾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等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详细]
张磊主任医师
擅长:内外痔、肛窦炎、肛瘘、肛裂、肛周脓肿、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等各类肛门大肠疾病。
简介:张磊,1992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08年获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现为河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教授。专业从事各类肛肠疾病的诊疗及科研工作。手术治疗混合痔、肛裂、直肠息肉等常见病,致力于研究探索复杂性肛瘘、高位肛周脓肿的微创及根治术。并运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 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省级科研课题6项。 办公电话:0311-85990271[详细]
王梅青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肛肠科常见病症,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直肠息肉、直肠脱垂、肛窦炎、肛乳头纤维瘤、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 完整擅长>>
简介:王梅青,女,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知名专家,1986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 中华中医学会会员,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分会常务理事 ,从事中医肛肠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操作娴熟,擅长治疗肛肠科常见病症,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直肠息肉、直肠脱垂、肛窦炎、肛乳头纤维瘤、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习惯性便秘、直肠前突,肛门畸形,肛门狭窄,肛管直肠癌及肛周皮肤病变如肛周湿疹、肛门搔痒症、肛周尖锐湿疣等。捷径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微创治疗环形混合痔,创伤小疗程短,治疗方法灵活多变,中西医相结合、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结合、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以多元化的治疗方法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近年发表论文数十篇,论著四部,承担科研五项。[详细]
陈雪清主任医师
擅长: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直肠息肉、直肠脱垂、肛窦炎、肛乳头纤维瘤、便秘、肛门畸形,肛门直肠狭窄,肛管直肠癌... 完整擅长>>
简介:陈雪清,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河北省中医院肛肠一科副主任,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委员。在肛肠科工作近20年来,一直从事肛肠疾病的诊疗、教学和基础研究。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操作娴熟,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均发表在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专业论著六部,主持并参与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课题9项,其中四项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详细]
郭喜军主任医师
擅长:中医药治疗浅表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结肠炎... 完整擅长>>
简介:郭喜军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北省中医院 脾胃病三科主任,河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所 胃病研究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 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 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石家庄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专家。 从事胃肠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多年,在对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不可逆转”的胃癌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认为只有解决萎缩性胃炎腺体萎缩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该病。研究中他发现气滞、湿阻、郁热、阴伤、血瘀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机,阴血耗伤是本病的关键。气滞、湿阻、郁热是该病的初始病机,而胃的脉络瘀阻是促成阴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对3000多名患者的电子胃镜、胃酸测定、病理分析、排空实验、壁细胞抗体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最后证实,萎缩性胃炎的腺体萎缩与病人胃粘膜血管的微循环障碍是一对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过程,这与中医对该病的病机的研究完全一致,从而也证实了中医病机的正确性。 根据对该病病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萎缩性胃炎“脾胃分治”的理论,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立了“凉润通降”的治疗大法。该疗法重点在于改善患者胃粘膜微循环障碍和恢复胃内萎缩的腺体。经数万例患者临床使用,其总有效率在95%以上,临床治愈率达到了63.4%。实验验证,该类药物对已经萎缩的腺体有明显的再生能力,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表现出的基础排酸、最大排酸的降低及胃蛋白酶活力的增高有明显的改善,对胃酸分泌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经专家鉴定该以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新方法填补了世界医学对该病治疗的一大空白。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他们瞄准了世界医学的前沿,在国内首次开展运用中医药与现代基因技术结合治疗“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研究。据统计,临床上有大约9%的萎缩性胃炎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患者会发展到胃癌,一旦控制不好,将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破解萎缩性胃炎转化为癌症的难题,他带领科研人员利用现代基因技术对胃炎转变成胃癌的过程进行了长时期大量的研究,最终找到了胃炎癌变的根源: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癌基因激活,而抑癌基因失活。经过无数夜以继日的潜心研究,终于创立了“基因平衡疗法”,该疗法通过激活抑癌基因,促进癌前细胞的凋亡,从而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发生正常凋亡,逆转或阻止胃癌的发生。目前该疗法已全面运用于临床,对重度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等疑难疾病疗效显著,经临床统计,该疗法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34%,有效控制率达到90%以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医药对胃癌癌前病变分子生物方面实验研究的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该课题被河北省科委正式确定为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在国内首次开展运用中医药与现代基因技术结合治疗“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研究。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出“脾胃分治”的理论,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立了“凉润通降”的治疗大法。针对胃癌癌前病变创立了“基因平衡疗法”,该疗法通过激活抑癌基因,促进癌前细胞的凋亡,从而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发生正常凋亡,逆转或阻止胃癌的发生。目前该疗法已全面运用于临床,对重度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食道癌、胰腺癌等疑难疾病疗效显著,经临床统计,该疗法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34%,有效控制率达到90%以上。 运用中医药治疗浅表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结肠炎、脂肪肝、胆囊炎、胰腺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