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医院科室
威海市立医院
三级  综合

超声科

科室医生:8
专家医生:0
科室简介: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对各种医学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超声由于其简单、快捷、安全、可重复操作且费用低廉等优点,正日渐普及,超声检查已成为继X线、血尿常规、心电生理等之后又一新兴的常规检查项目。与其他常规检查不同的是,超声检查适用于全身各系统、各器官,检查范围广,适应症多,内、外、妇、儿、眼、耳、口、皮……,无不需要超声的辅助。如果在医院的门诊大厅做一个问卷调查,从还未出生的胎儿到耄耋老人,从未做过超声检查的患者可能会小于百分之一的机率。同时,超声从七十年代投入临床应用至今发展迅猛,在电子技术迅速更新的带动下,超声诊断仪的图像质量不断提高,为开展各种前沿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超声不断涌现新方法、新技术,并逐渐投入使用,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实用的帮助,超声以其实时、动态显像、无创、无放射性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与CT、MRI、核医学、介入医学并列的支柱影像学手段。
  超声科是省内最早成立的专业科室之一。1979年,当时只有一个人的“超声科”率先在威海地区开展了A型超声检查,次年即开展了M型超声检查;1983年,人员逐渐壮大起来的科室成立了独立的B超室,1988年正式成立超声科,戚胜杰教授成为第一任科主任。1992年,超声科购入省内第一台彩色超声诊断仪,此后相继开展了腹部、心脏、小器官、血管等部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近年来又开展了超声造影、经直肠超声、经阴道超声、三维超声、胎儿超声心动图等多种国内先进技术……超声科成立以来,致力于威海地区超声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现已成为威海市级医院的领头军。1990年,在邹佳霖主任的带领下,超声科率先在威海市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和治疗,其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术而能达到与手术相媲美的效果,如经皮肝穿刺肿瘤内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小肝癌,经皮肝穿刺肝脓肿抽液,经皮肝穿刺肝囊肿抽液,PTCD等,其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副作用少。目前,治疗人次已数以千计,介入超声以其安全可靠、损伤轻微、费用低廉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2005年,超声科在威海市率先开展了胎儿畸形系统超声检查,联合应用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及胎儿超声心动图先进技术,明显提高了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水平。目前,已开展胎儿系统超声检查800余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又例如近年来开展的术中超声,能将探头直接置于脏器表面扫查,不像经体表扫查容易受到气体(肠道气体、肺气)和皮下脂肪的干扰,而且也没有由于解剖结构限制形成的盲区和死角,图像质量非常高,能减少漏诊,并纠正术前检查的误诊,显著提高诊断水平,现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脑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等手术,是外科手术的好帮手。
  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在的超声科已成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配备高档彩色超声仪、黑白超声仪、图文工作组站10台次,拥有世界先进的Philips iU22彩色超声仪四台,Philips5500、Philips4000、Philips3500各一台,GE Logiq7、GE Logiq Book 各一台, 并启用国内最先进的网络超声图文工作站,实现了科室电脑化管理,通过多机联网以及PACS系统(包括HIS,住院管理以及叫号系统)的应用,使图文资料存储、处理及查询、统计、分时段预约登记简单而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我科的图像储存和管理、图文报告迈上了规范化的新平台,同时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拥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医学硕士7人。科室由腹部彩超室、心脏彩超室、介入超声室及查体中心彩超室等组成, 现任科主任邹佳霖教授。目前,我科腹部、心脏及浅表器官的诊断符合率超过“三甲”医院标准,居国内先进水平,介入性超声诊断及治疗的种类和病例数居威海地区首位。 每年完成超声检查及治疗10万余人次,诊断符合率大于97%,位居本地区市第一。
陈艳主任医师
擅长:心脏疾病尤其是疑难、复杂及重症疾病地的诊断
戚胜杰主任医师
擅长:腹部和血管的超声诊断
曹静副主任医师
擅长:腹部及小器官的超声诊断
陶玲副主任医师
擅长:腹部、小器官、血管等各种疾病的超声诊断
王雪梅副主任医师
擅长:腹部及心血管超声
赵忠副主任医师
擅长:腹部超声诊断、超声介入治疗及前列腺、肝、胰、脾、肾等组织...
马端兰副主任医师
擅长:腹部、妇科、小器官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