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麻醉科始建于1958年,当时国内麻醉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吴珏教授兼任了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的第一任主任,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李杏芳教授兼任麻醉科副主任,王芥子负责科室日常行政事宜。在建院早期老一辈麻醉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自行研制各种导管、利用简易的设施,在监测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开展了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低温麻醉、体外循环麻醉等,保障了心胸外科手术病人的安全,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为中国的麻醉事业、也为中国的心胸外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开拓、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经过50年的建设,今天的麻醉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科室建制完整、管理完善、医疗设施先进、医务人员技术精湛的临床二级学科。在今天的辉煌中,不仅凝聚了曾经在胸科医院麻醉科工作过的医务人员尤其是金定炼、高天华、金耀辉等老同志的心血,更有上海市孙大金教授、杭燕南教授、蒋豪教授、薛张刚教授、于布为教授等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帮助。
目前科内正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6人;主管技师1人;护(师)士2人,医生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员占了1/2以上,多人有国外留学经历。麻醉科的医务人员深知胸、心外科手术的创伤大、病情复杂,对麻醉的技术要求高,因此,认真工作、努力学习、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成了麻醉科工作人员的一种自觉行为。目前所有手术室均配备有功能齐全的进口麻醉机和多功能监护仪,还拥有不同型号的纤维支气管镜和电视显示系统,血气、电解质分析仪,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CCO),TCI输注系统,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等 先进设备,为麻醉科医生在术中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随时调控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和硬件保障。2006年8月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使麻醉科的管理更上一层楼,更是让病人的麻醉信息能够真实、可靠地得以保存,必将更加有利于麻醉科医疗、教学、科研的发展。
以心、胸麻醉为特色的麻醉科,在业务技术上名列全国心、胸专科麻醉的前列,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为国内麻醉医生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医院麻醉医生擅长所有心、胸手术病人的麻醉,不论是简单的手术操作,还是肺部肿瘤、食道肿瘤、气管病变、心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搭桥、大血管等复杂手术的麻醉中,麻醉科的医务人员都保持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通过不断探索,学习新知,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心、胸危重、疑难病例的麻醉处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近十年的手术麻醉中,无1例麻醉事故与差错发生。
让病人在“安全、无痛、舒适”中度过手术期,努力做到“三个满意”即病人满意(含家属 )、术者满意与自己满意(含本行业专家)。“安全、无痛、舒适”简单的六个字,不能颠倒的次序,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既是胸科麻醉科全体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又是对自己的要求。
在“以人为本,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麻醉科与时俱进,顺应单纯生物医学向生物-社会-心理伦理医学模式转化的潮流,不仅强调保证手术中病人的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 的条件,而且积极参与对手术病人术前、术后心理状况的调控,积极防治开胸手术后疼痛并发症,并开展了以心理治疗为特色的癌痛门诊,得到了患者和手术医生们的好评。
在开展临床麻醉工作的同时,麻醉科的医务人员还着眼于解决临床问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力求科研工作稳步提高并能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
作为交大附属医院麻醉科还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为每个研究生、进修医生和轮转医师量身定夺,形成“基于问题式学习”与“发展性教育”的教学风格。每周定期的讲课讨论、定期考核和读书交流已形成常规。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和访问学者络绎不绝,既便是综合性医院的麻醉医生,在医院进修后均感叹“掌握了麻醉病人安全最为关键的心、肺管理的核心,以后无论做何种麻醉及何种病例均可以得心应手了”。麻醉科的医务人员不仅感到合作交流可以开阔视野、更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亲身体验了“教、学相长”的真谛。
擅长:各类困难气道处置、肺隔离技术,术中纤维支气管镜运用等
擅长:复杂先心病麻醉、新生儿、低体重儿麻醉,围术期疼痛管理、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