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吕刚主任医师
擅长:神经外科幕上肿瘤,神经外科小儿疾病
简介:吕刚,男,主任医师,1986.7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专业(修业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会员,北京医师协会会员。崇文区残疾军人鉴定专家小组成员。 研究课题: 1) 后颅窝开颅骨瓣成型术研究—附63例临床报告。 99年6月获“北京市卫生局1998年度科技成果”贰等奖 2) 所属项目名称:北京地区脑血管病早期防治及康复的多学科研究 课题名称:北京地区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极其关键救治技术临床效果的评价研究 3) 项目名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触液神经元系统的形态学研究 论文,论著: 1) 李涛,张双进,吕刚.等。 血卟啉衍生物对Co-r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学员论文集2,1985;12:49-53. 2) 吕刚,陈铁军,王春发。罕见左颞滑膜肉瘤1例。北京军医药,1990,2(6):471-2. 3) 吕刚,陈铁军,王春发。脊髓囊尾蚴病四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8(2): 4) 王忠诚,赵继宗,吕刚。颈动脉海绵窦瘘60例治疗回顾性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3,9(6):313-4. 5) 林茂安,富壮,吕刚。颅骨内外板反转术治疗陈旧性凹陷骨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2):118. 6) 吕刚,李德泽。儿童颅内动脉瘤(附16例分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3):146-8. 7) 赵继宗主编,吕刚等参加编写《颅脑外伤知识126问》.华夏出版社,1995,5. 8) 吕刚。镁对脑损伤脑水肿的作用。《中国医学论坛报》.1997年5月22日. 9) 吕刚,赵继宗,富壮。重症颅脑损伤的处理。分别在97年4月的”第四届全国创伤学”大会及98年8月的”第二届全国颅脑损伤学”的大会宣读. 10) 张玉琪,王忠诚,马振宇,吕刚。儿童后颅窝肿瘤手术入路及骨瓣复位。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5):266-8. 11) 吕刚,赵继宗,马振宇,贾旺。儿童髓母细胞瘤34例临床分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8,19(6):334-7. 12) 吕刚,石祥恩,富壮。后置位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74. 13) 吕刚,石祥恩。镁在脑损伤脑水肿中的作用。创伤外科杂志,2001,3(1):62-63. 14)张俊廷,王忠诚,贾桂军,吴震,吕刚.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及桥脑中上段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1,81 (11):645-647. 15) 孟国路,赵继宗,吕刚,刘巍。 颅骨肿瘤119例临床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90-92. 16) 吐尔地阿里木江,吕刚,吾布利,米吉提。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治疗颅内血肿80例临床体会。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3月20卷微创专刊:45. . 17) 吐尔地阿里木江,吕刚,吾布利,帕尔哈提.后置位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15例脑积水临床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26卷增刊:25-26. 18) 吐尔地阿里木江,吕刚,吾布利,米吉提。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针微创治疗颅内血肿80例。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26卷增刊:65-66. 19) 吐尔地阿里木江,路秋海,吕刚,吾布利,米吉提。穿刺治疗颅内血肿105例临床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20(3):259-260。 20) 吕刚,米吉提,帕尔哈提,吐尔地阿里木江。后置位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21(1):46-47。[详细]
张伟主任医师
擅长:主要从事大脑半球肿瘤、侧脑室肿瘤、丘脑肿瘤以及成人鞍区肿瘤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脑膜瘤、胶质瘤
简介:张伟,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6 年出生于北京 ,1982 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 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北京天坛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至今已 20 余年。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十病区主任,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学专家,中国科协司法鉴定中心医学司法鉴定专家,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大脑半球肿瘤、侧脑室肿瘤、丘脑肿瘤以及成人 鞍区 肿瘤的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擅长脑膜瘤、胶质瘤、成人颅咽管瘤、垂体瘤、桥小脑角肿瘤、第四脑室和小脑半球等颅内肿瘤的微创治疗。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救治与康复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已经在多种期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 20 余篇,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详细]
刘爱华主任医师
擅长:1、脑动脉瘤(脑血管瘤)微创介入栓塞治疗 2、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救与微创治疗 3、未破裂脑动脉瘤的风险评估与处理策略 4、疑难复... 完整擅长>>
简介:刘爱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 研究生导师、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专家,从事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临床与基础研究20余年,每年完成北京天坛医院以及会诊协作医院的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栓塞治疗数百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临床经验丰富,微创栓塞技术娴熟,治疗成功率与疾病治愈率高于95%,介入治疗并发症与后遗症低于5%。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救与微创治疗,脑动脉瘤(血管瘤)、脑血管畸形以及脑动静脉瘘的外科与介入栓塞治疗,尤其擅长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急性期的危重病人抢救与微创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脑血管病临床确诊与微创治疗以及脑重要部位的高风险脑动脉瘤(脑干、后循环、巨大型、夹层、梭形等复杂动脉瘤)微创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治疗相关成果如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2009年获得全国医药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研究”2011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循环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研究” 2013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证书。 刘爱华目前是中国青科协委员、国家中央企业青联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个人荣誉如下:“中国医药科技创新人物”、“ 全国脑动脉瘤病例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北京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栋梁人才” 、 “王忠诚医学奖励基金一等奖获得者”、 “天坛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 科研方面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8项,进行了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栓塞治疗规范化以及普及推广研究、脑动脉瘤血流动力与破裂风险的预警研究以及脑血管病栓塞材料的国产化等研究。国家973、863与自然科学基金等脑血管疾病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高级会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北京市医学会会员。目前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SCI收录以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6篇,其中近5年SCI收录的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0篇(如CURR NEUROVASC RES 、PloS ONE 、ACTA NEUROCHIR 、APJCP 、J CLIN NEUROSCI等) 附 近5年发表SCI论文(第一或通讯作者): 1)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of Cerebellar Hemangioblastoma. APJCP.2013;14(9):5179-83 2) Stent-assisted reconsturtive endovasular therapy for broad-based cerebral aneurysms. ITALIAN J. VASC. AND ENDOVASC. SURG.2013;20(4):213-219 3) De novo cavernous aneurysms development after contralateral parent artery occlusion—two cases report.OJCD.2013;3(4):173-177 4) Early timing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chieves improved outcomes. current neurovascular research. 2014,11(1):16-22 5) Resolution of Symptoms after Parent Artery Occlusion Treatment for Giant Cavernous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4, 4, 334-340. 6) Progressive occlusion of Enterprise stent-assisted coiling of ruptured wide-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related factors on angiographic follow-up: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with 468 patients. Plos One.2014,9(3):e92407. 7) Onyx embolization of orbital-caver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via direct transorbital punc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ed skull image (reports of 6 cases). Acta Neurochir (2014) 156:897–900. 8) Is trapping a safe method to treat complex internal carotid aneurysm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3;126(18):3574-5 9) Risk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for dural arterivenous fistula :a clin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4;21:769-772 10) Enterprise Stent-Assisted Coiling of Wide-Neck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Follow-up. J. Interv Neuroradiol. 2012 Sep;18 491-496[详细]
王江飞主任医师
擅长:各类神经外科疾病,如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等,尤其是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
简介:王江飞,博士,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98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参加工作以来,对各类神经外科疾病,如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等,尤其是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深入研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论著编写及译著8部。 我愿与各位患者朋友一起努力,为减轻痛苦,根除病变,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共同战斗。[详细]
桂松柏主任医师
擅长: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脑室、脑池系统疾病,脑积水,椎管内肿瘤、脊柱脊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脑室、脑池系统囊肿、脑积水、垂体... 完整擅长>>
简介:桂松柏,1973年出生,医学博士,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为中国内镜杂志常务编委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曾经分别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业组、幕上肿瘤专业组、幕下肿瘤专业组、脑血管病专业组、脊柱脊髓专业组、神经内镜专业组、颅脑创伤专业组等病房工作。 201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曾经和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各类科研课题9项。其中,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首都卫生发展专项科研项目1项。 为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镜神经外科学》专著的副主编。共发表国内神经外科专业学术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通讯作者2篇),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第一作者)。参编201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脑室外科学》专著。 专业领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脑室、脑池系统疾病,脑积水,椎管内肿瘤、脊柱脊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脑室、脑池系统囊肿、脑积水、垂体瘤的神经内镜治疗以及脊髓疾病、幕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