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301医院
三甲  综合
刘玉杰主任医师
擅长: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老年骨关节疾病,髋、膝人工关节置换、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重建、肩肘关节疾病和臀肌挛缩、斜颈等关节镜技术在关... 完整擅长>>
简介:刘玉杰,男,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文职1级技术三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特殊津贴,长期担任中央保健和军委保健委员会工作,担任国家体育总局明星运动员的医疗和保健工作。 1997年留学美国布法罗大学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专修关节镜和关节外科。从事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骨关节疾病与损伤、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曾多次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印度、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多器官疾病杂志》、《军医进修学院学报》等杂志社编委和特邀编委。 主编主译了《实用关节镜手术学》、《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关节镜微创治疗与康复》、《四肢关节镜彩色手术图解》、《骨科微创手术学》、《实用关节镜外科学》、骨关节外科新技术》、《踝关节镜学》、《髋关节镜学》等专著20部,参编专著16部,制作关节镜电子教材4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招收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多名。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获吴阶平-杨森医药奖运动医学奖、解放军总医院“首届十大名医”、总后勤部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 学术兼职:全军关节镜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委副主任委员、下肢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节镜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康复学会肢体伤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国际ISAKOS学会会员。 专业特色与研究方向: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肩髋、足踝等骨关节损伤;在国内外率先研发设计并开展了关节镜技术治疗关节外疾病,关节镜下治疗注射性臀肌孪缩症、斜颈、腘窝囊肿、钢板螺钉取出、网球肘、跟腱炎、跟周炎、拇囊炎、拇外翻等创新技术。该项目获国家卫生部人事司颁发的骨科留学归国人员优秀论文一等奖。 擅长于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骨性关节病、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肩盂损伤、肩周炎粘连松解术、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髋关节镜下清理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盂唇损伤、关节镜下踝关节疾病、拇外翻拇囊炎、腕肘关节损伤等疾病的关节镜微创治疗。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和腱骨愈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设计并开展了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的创新术式4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2上午,特需门诊周2下午[详细]
毛克亚主任医师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治疗
简介:毛克亚,男,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颈椎病、腰间盘突微创手术治疗。 所在单位301医院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军骨科重点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学科、全军骨科研究所、全军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基层科研单位中唯一单一学科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荣获过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学科。 毛克亚教授博士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并先后赴法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脊柱外科中心参观。长期致力于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和研究,同步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在腰椎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和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具有自己独到的手术方式及经验,治疗患者获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毛克亚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863”课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1项,全军十五科研课题1项,全军十一五科研课题1项,作为副组长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要研究骨干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863课题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其中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著22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要参加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详细]
王岩主任医师
擅长:关节外科,股骨头坏死,颈椎病,脊柱侧弯
简介:王岩,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院长,骨科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所领导的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军骨科重点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学科、全军骨科研究所、全军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科研单位中唯一单一学科荣获过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学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9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9篇,培养博士35人,硕士10人,博士后6人,专科医师350多名。获12项国家发明专利及两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王岩教授曾先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AO脊柱外科中心,美国纽约骨科专科医院(HSS),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创伤中心,德国法兰克福风湿病中心、德国汉堡人工关节外科中心、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等地进修、深造或工作;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受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客座副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并获美国加利福尼亚洲行医执照。作为中央保健组的成员,曾多次圆满地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及手术治疗任务。 王岩教授目前担任全球华裔骨科学会秘书长、亚洲创伤骨科学会副主席、亚太人工关节学会(APAS)常务理事兼中国分会主席、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医学会常委、中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常委、美国临床生物力学杂志(Clin Biomach)唯一中国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及中华外科杂志编委等职。2004年11月又被香港大学聘为唯一来自大陆的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作为全军最大综合医院 - 三军总医院的最大骨科专科中心的学科带头人,专科方向主要以人工关节置换、颈椎病及脊柱侧凸矫形的治疗为重点,尤其在各部位的人工关节置换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及重度脊柱侧凸的矫形手术治疗上有独到的造诣;是国内医生中完成上述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7篇(第一作者40篇,通讯作者27篇),其中SCI论文16篇;主编专著6部,主译6部。他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了三项国家\"863\"课题及主持多项国家、军队医学科研重大攻关课题、首都医学发展重大专项课题等项目;并获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在骨科领域作出以下贡献: 一、创新设计了系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医学领域里的世界性难题。由于国内外均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造成了国内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医疗市场的混乱,因各种目的而成立的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心应运而生,浮夸广告满天飞,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许多患者由于未得到早期有效的正规治疗,贻误了早期治疗的有利时机,使病情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晚期股骨头坏死而不得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 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十五”计划等多项基金资助下,历经16年的多学科合作研究,首次在国内外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自然病程、预防、诊断分期评价到分期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创新多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微创化髋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新方法;在国内外率先开展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股骨头坏死的血液循环治疗中期股骨头坏死;国内外首创记忆金属网球植入治疗中晚期塌陷的股骨头,使大量致残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重返工作岗位;该系列研究及创新手术已在国内外2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一万余例,获得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的满意疗效。该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6部,获多项国家专利及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鉴于在股骨头坏死防治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王岩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全军“十五”重大科技贡献奖,并在今年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及授奖。 二、将记忆金属棒与现代三维矫正固定技术相结合,研制出了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国内外首创新型脊柱内固定矫形器治疗脊侧凸畸形。 301医院骨科为国内仅有的几家治疗脊柱侧凸这种高难度脊柱外科手术治疗中心,每年治疗300多例脊柱侧凸及其他脊柱畸形的患者,其脊柱畸形的难度和度数均高于国外同类手术。在国际上率先将记忆合金棒与现代椎弓根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具有三维矫形的新型国产记忆合金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侧凸,并在临床获得成功。针对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率先采用多节段先天性半椎体切除术,从“根”上抑制和矫正了脊柱畸形;对于成年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在国内外创新开展多节段椎体全切这种高难度的手术,使大批被严重脊柱畸形痛苦折磨的患者几近恢复至正常脊柱外形,2005年10月,王岩教授作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应邀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十届国际脊柱侧凸大会(SRS)上介绍中国治疗脊柱侧凸的经验并引起巨大反响。总医院骨科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治疗高难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先天性、成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中心。 三、在亚洲率先开展人工颈椎间盘植入术治疗颈椎病。 传统颈椎病的治疗多通过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但术后长期随访发现颈椎椎体间融合可导致相邻颈椎间盘退变加速;他果断的在亚洲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能模拟正常颈椎间盘功能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由于该技术手术创伤小,同时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三周可恢复工作。目前301医院骨科已成为亚洲颈椎病治疗中心,每年治疗数百例颈椎病患者,并已接受来自台湾、香港、韩国和日本的脊柱外科医师观摩颈椎病治疗的新技术。 四、领导\"第二代国产新型人工关节的设计、研制及临床应用\"工作。 人工关节置换是晚期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最后手术治疗选择。早在70年代,卢士璧院士即在国内率先开展国产人工关节的设计及研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我国的骨科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90年代之后,大量进口人工关节充斥国内医疗市场,由于它依照欧美人体格设计,与国人实际体格有一定差异,且昂贵的价格令许多人望而却步。通过对大量正常中国人骨骼关节CT片的测量及三维重建,并参阅国外大量资料和最新人工关节设计理念及研制资料,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合作,在国内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研制出第二代国产新型人工关节假体,经生物力学及其相关检测,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相关指标,但价格仅为进口人工关节的1/3。目前已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及三项国家\"准\"字号产品注册,并获得了国家\"863\"重大专项支持,在国内临床应用上万例,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并有10%的产品出口。 五、完成世界上首例同时置换四个大关节-双髋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手术。 面对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都需要置换的患者,开展了双侧关节同时置换手术,个人已主刀完成4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个人经验;它可为患者节约一次手术费用、减少一次痛苦,对患者术后恢复也非常有利。最近他又完成世界上首例四大关节 - 双髋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手术,治疗一名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双膝完全强直卧床8年患者,病人已能完全站立行走;这以后又先后主刀为十一名三关节完全强直的患者进行了三大关节同时置换手术并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多个大关节一期同时置换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六、国内率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感染或失败后的人工关节翻修术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普及,国内许多基层医院相继开展了这一医学界业已成熟的手术技术。国外发达国家对该项手术技术多要求手术准入许可,即只有每年能够主刀完成80-100例以上的医生方可获得开展关节置换的许可证,是因为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求很高,对手术技术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人工关节假体的要求。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可使大多数本已致残的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20年以上,且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及人工关节假体的不断完善,假体存活时间正逐渐延长(总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后最长存活时间已达30年以上)。但关节置换失败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远不是将失败假体取出再安一个新关节那么简单;假体松动后原有髋关节周围骨质丢失或缺损明显,安装新假体非常困难。王岩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打压植骨技术进行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治疗了大批关节假体松动或失败的患者,优良率达97%以上;有关人工关节翻修的系列研究及治疗经验于2004年5月获得国家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特殊贡献奖(特等奖)。 七、首创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部分神经功能的基础及系列临床创新应用 脊髓损伤截瘫的治疗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且随着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该类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王岩教授首先在国内外创新采用正中神经的骨间前神经纯运动神经纤维—旋前方肌支神经移位修复纯运动支——大、小鱼际肌支重建手内肌功能获得成功。该项技术实现了运动神经修复运动神经的生理性修复,因此减少了神经修复中的错向和盲目生长,改变了传统修复手内肌的概念,缩短了终板退化和萎缩的时间,保证了神经修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首创并实施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吻接阴部神经、骨神经、坐骨神经等行脊髓完全性横断伤截瘫病人的功能重建;使截瘫患者术后恢复部分行走及大小便功能,大大改善了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尺神经转位后,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与尺神经深支远端吻合,前臂外侧皮神经与尺神经浅支吻合,不会造成手部明显的功能障碍。[详细]
王志刚主任医师
擅长:关节疾病及损伤,人工关节,关节镜
简介:王志刚,男,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关节疾病及损伤,人工关节,关节镜。 个人网站: [详细]
肖嵩华主任医师
擅长:脊柱侧弯,脊柱外科
简介:肖嵩华,男,主任医师,教授,1960年4月生,曾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2006年01月-2013年12月),主任医师。1983年8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曾先后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AO脊柱外科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创伤中心,瑞士达沃斯AO学会总部进修、深造。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全军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骨肿瘤分会顾问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脊柱非融合学组委员、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脊柱运动损伤学组副主任委员、脊柱外科杂志第二、三、四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一届委员会通讯编委、AOspine中国讲师团讲师等职。 专科方向主要以颈椎病、腰腿痛、脊柱肿瘤、上颈椎疾病、脊髓损伤及脊柱畸形的治疗为重点,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并有多项临床技术创新。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经费总额700余万元,2009年“战创伤系列骨修复材料研制”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创伤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和系列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发表文章100余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