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北大口腔医院
三甲  口腔
刘玉华主任医师
擅长:固定义齿修复、牙体缺损修复、前牙美容修复
简介:刘玉华,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198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 位。长期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对口腔修复常见疾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从事固定修复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侧重对大面积牙体缺损保存修复的研究。迄今共发表第一作者论著11篇;长篇译文2篇;;参编书2本,以编委身份参编书1本,主要的临床及基础科研业绩:1.率先开展桩核研究课题,发表多篇论文,2.在修复科率先合金材料对磁共振影响的研究, 发表多篇论文,3.开展牙体缺损中嵌体的研究,发表论文,4.开展软组织对美学修复的影响发表论文。[详细]
吕培军主任医师
擅长:固定义齿、活动可摘义齿、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简介:吕培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王毓英,李国珍教授)。曾多次赴国外学术交流与学习。   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计算机应用中心主任、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图形图像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编委和口腔颌面修复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医学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跟踪国际口腔医学计算机的应用与研究动态,同时率先在我国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数学、计算机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先进制造技术(CAD/CAM/RP)及相关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特别是在国产化口腔修复CAD/CAM系统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机器人在全口义齿排牙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局部可摘义齿设计领域的研究,虚拟现实在口腔教学领域的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曾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十五211工程”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等科研课题。是国内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与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研究该领域的专著《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并参与编写过其它一些口腔医学专业书籍。早年曾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荣誉奖,2000年、2005年又两次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其自行开发,研制的两种不同的牙颌模型激光测量装置,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两次获得国家专利。已培养和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多人。[详细]
高学军主任医师
擅长:牙体牙髓疾病
简介:高学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专业特长: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留学英国、美国,常年从事临床、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是《口腔内科学临床诊疗手册》《牙体牙髓病学》《临床龋病学》等专著的主编。主要从事龋病脱矿与再矿化机制研究、氟化物防龋机制研究和牙体牙髓疾病研究。关于氟化物局部防龋机制研究的论文获1986年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脱矿机制研究的论文获1993年欧洲龋病研究学会学术奖,牙釉质脱矿与再矿化机制的研究获教育部199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牙菌斑液成分与龋易感性的研究分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科学论文7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的论文10余篇。培养研究生20余名,其中博士生8名,博士后1名。[详细]
岳林主任医师
擅长:疑难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根管治疗,复杂根管问题的处理;牙体缺损的保存修复
简介:岳林,女,主任医师,教授,牙体牙髓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临床专业特长:1.疑难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2.根管治疗,复杂根管问题的处理;3.牙体缺损的保存修复。   主要经历及成就:   (1)1984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口腔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原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6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英国Unilever Dental Research Center 学习,2001—2002美国哈佛大学The Forsyth Institute博士后研究。   (2)论著发表及科研奖励情况 迄今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40篇;参编著作12部,主译专著1部;获卫生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2002年),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1998年)。   (3)医教研特色及业绩:   ①临床擅长牙髓病的诊治、疗效评估,疑难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整体治疗设计。   ②擅长教学,成功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5届,全国大型讲座多次;主持系列根管治疗教学改革项目,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重点教改项目1项(2008),于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7篇;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1部(2000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8年第3版),北京大学医学部长学制教材2部(2005年,2007年)。   ③从事牙髓病学研究和龋病发病研究二十年,主持完成国家教委留学启动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攻关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卫生部中标项目2项、北京市首发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   (4)参加学术团体及任职: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委会常委;《上海口腔医学》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编委,《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和《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审稿人;卫生部医师资格(口腔类别)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试题开发专家、命审题委员,北京市口腔类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和外国医师考试主考官;北京市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海淀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详细]
董艳梅主任医师
擅长:牙体牙髓疾病
简介:董艳梅,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6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6获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硕士学位;2005.12获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博士学位。1989.8 始历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2004年进升为主任医师。1996.1~1996.4在新西兰惠灵顿医学院牙科研究作所访问学者。2000.6 ~ 1996.8在美国哈佛牙医学院Forsyth牙科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 科研工作: 1. 承担课题及基金情况: 作为课题申请人和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一项(2008年,在研);卫生部基金一项(1998~2000年,已完成);宝洁科研基金一项(2002年,已完成);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临床新技术重点课题一项(2003年,已完成)。 作为课题主要参加人承担:卫生部直属医院重点学科项目的子课题一项(2007~2009,在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一项(2007~2010,在研);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子课题两项(2004~2006年,已完成);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重点项目一项(2001~2003,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已完成)。 2. 论文和著作发表情况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国际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两篇(影响因子累计为2.61),国内和国际会议论文交流多篇。 参编的教科书和专著包括:口腔医学实验教程及附册(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牙体牙髓病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临床龋病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实用口腔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 获科研奖励和专利情况 “牙菌斑液成分与个体龋易感性的关系”,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获奖人:高学军、董艳梅、王祖华等。 “口腔单个牙面牙菌斑游离氟检测传感器”,获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批准号ZL00133313.5,批准日期2004年9月29日),发明人:韩泾鸿,张虹,黄有志,高学军,董艳梅,冯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