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杨俊兴主任医师
擅长:膝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半月板修复的关节镜治疗,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髋膝骨性关节炎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各种运动损伤(肩肘踝等)治疗
简介:杨俊兴,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医疗经理、运动损伤专家,关节置换及关节镜手术资深医生。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业论著5部,参与基础、临床和教学各级课题近10项。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详细]
刘少军主任医师
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外科
简介:刘少军,男,骨科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6年本科毕业,1994年骨科硕士毕业,2006年骨科博士毕业。师从全国著名骨科专家袁浩教授,于1991年以来一直从事骨关节疾病特别是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科研教学工作。2002年成为本院第一批优秀临床技术骨干培养对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载3篇,国家发明专利一项。1994年承担了袁浩教授防治股骨头坏死方药“袁氏生脉成骨片”的新药开发研究课题设计工作,对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机制有较全面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5年独立进行股骨头坏死等骨关节疑难疾病的临床诊辽与手术工作以来,成为本中心早期髋关节外科技术骨干和手术主刀专家。完成了大量复杂的髋关节手术病例的长期临床跟踪,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各类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复杂的保髋手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微创,人工关节翻修等技术。“计算机三维手术拟真技术指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重建”获2012年度医院优秀新技术奖。在长期中西医结合诊治骨关节疾病临床中重视骨关节疾病生物力学机制以及人工假体或植入物与人体骨关节生物力学相容性等问题,从而改善了手术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了复杂的骨关节修复与功能重建、以及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同时也注重骨关节疾病的中医诊治特色,在单纯使用中医药控制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骨关节风湿性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
黄枫主任医师
擅长:骨与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骨折、腰腿痛、神经血管修复、手外伤重建
简介:黄枫,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和创伤骨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骨伤医、教、研工作至今二十余年,长期在中西医结合骨伤临床第一线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带头开展中医创伤骨科的多项业务、新技术,如运用“筋骨并重”的理论,指导开展创伤骨科微创技术治疗,引入AO新型内固定LCP及LISS的运用于临床提高疗效,率先开展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尤其对复杂创伤、创面的治疗,老年骨折、儿童骨折、近关节及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对骨伤重症、四肢神经血管损伤、骨折迟缓愈来合及骨折中后期修复等骨伤科疑难问题,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予以解决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创面处理、骨伤急症的救治和微创技术的运用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继承陈基长教授运用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经验,针对腰骨性关节炎在本肝肾不足,在标血瘀,发病老年体弱,筋骨懈怠的特点,治疗上采用补肾壮骨,充盈筋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具中医特色的疗法,疗效显著;重视骨伤中药开发与剂型改革及基础研究,参与研制的专科用药“理伤消肿口服液”、“补肾接骨口服液”、“壮腰生髓口服液”,在临床广泛应用,疗效良好。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主编论著3部、参编论著7部。 2008年获我院“优秀教师”称号、2009-2010学年被我院评为“受学生欢迎的任课老师”、2010年被我院评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2010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获全国“郭春园式的好医生”称号,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南粤优秀教师”。 擅长:运用中医药、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骨与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不愈合等。[详细]
郑晓辉主任医师
擅长:运动创伤疾病、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骨肿瘤
简介:郑晓辉,男,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学院本科医疗专业,留校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至今。多次外出参加国际骨科内固定研究会(AO组织)及人工关节置换的基础及技术培训。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创伤骨科)副主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创伤骨科AO技术推广基地讲师。 主要从事骨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颈腰痛症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是该校骨伤科教研室主要中青年学术骨干。他对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深得陈基长教授学术思想的精髓,抓住骨性关节炎“肾亏、气虚、血瘀”主要病机,强调辨证施治,因人制宜,灵活运用早期缓解症状、制止进展,中期注重保留功能,晚期关节功能重建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优势。对骨关节损伤的治疗强调活动功能的恢复和解剖结构的重建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现代医学者各自的优势理念,灵活运用中医正骨手法,微创观念下复位内固定,中医药辅助早期康复等多项措施治疗骨伤科疑难疾病,他在院内最早采用传统正骨闭合复位结合现代骨科医学经肌皮间隔(MIPPOI技术)和经关节入路(TRAPO技术)内固定新技术对骨折进行微创治疗,填补了该院的空白,是国内较早采用微创治疗多部位骨折的专家之一。对颈腰痛症脊柱病的治疗,着重保留稳定结构和重建灵活功能的原则,重视中医药传统防治与现代医学先进手段的结合治疗,在国内骨科界较早提出了“腰骶椎后缘骺环骨腰腿痛的主要发病机理”观点。 在中医骨科教育,科研领域,较早运用多媒体手段课件进行教育技术改革,注重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教育改革应用于课堂理论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多次获得省部校级教育技术奖项。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申报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精品课程工作,主持完成创建《中医骨科学》影像诊断网络教学资源库和“创伤骨科学习网站”并挂网运行。是创建省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员之一。他至今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和厅级科研课题5项。在国家纺、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达40多篇。 擅长:运用中医药、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骨与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不愈合等。[详细]
樊粤光主任医师
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膝关节病
简介:樊粤光,男,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4年生,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校从事医、教、研工作至今。 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专业,留校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至今。1998年他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被破格晋升为主任中医师,2001年被聘任为教授,并正式确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作为著名髋膝关节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学者,樊粤光教授先后前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深受与会者称道。 现任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骨伤科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全国中医正骨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股骨头坏死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加州针灸学院技术顾问,《新中医》、《中国中医骨伤科学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正骨》、《中医骨伤》等杂志编委。 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1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课题2项、卫生部课题1项、国家中管局课题1项,省局级课题6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7篇,其中2篇被国外SCI收录;主编卫生部规划视听教材1部(《中医正骨手法》),出版专著6部(《简明中医临床诊疗常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常见病证施护指南》、《骨伤科闲方验方》、《现代中成药手册》、《中医骨伤科治法锦囊》)。分别担任“十一五”“十二五”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高等院校本科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主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先后培养博士20名,硕士1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中医院院长”、“广东省抗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突出贡献三等功”、“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和称号。 专业特长: 1988—1990年公派到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医学院学习,2001年再次到美国学习、交流一个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膝关节疾病,特别在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全膝置换术和关节镜手术,并进行了深入而前沿的研究。 多年来,樊粤光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潜心钻研,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诊疗手段有机结合治疗髋关节、膝关节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在对中老年人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樊粤光教授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将补肾法与活血化瘀法相结合,他的经验方“关节康”经多年临床验证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对关节软骨损害明显、症状较重者,他主张在早期用关节镜治疗;有明显关节畸形、症状更重者,则选择手术矫形;特别严重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经过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此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樊粤光教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小儿股骨头坏死以及各类成人股骨头坏死方面,有深入研究和探讨。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他强调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优势,注重患肢动静结合,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对中晚期的患者,不拘泥于古,大胆尝试,与课题组一道进行了运用髓芯减压、多条血管束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撑术、肌骨、带血管蒂肌骨瓣、人工骨植入、人工关节置换、中药介入等方法治疗各类、各型股骨头坏死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特色的关键点在于准确预测判断各类坏死发展的预后,根据不同的预后特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尽可能地采用非手术(中医药)→微创手术→保髋手术→人工关节手术,循序渐进地选择其中之一最有利患者长远生存质量的治疗方法。在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机理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因此,随着他所在科室的业务量及影响力在全国的不断扩大,1997年该科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髋关节疾病医疗中心”,成为髋关节疾病最有实力的治疗中心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