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东直门医院
三甲  
沙海汶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小儿痿证、小儿汗症、多动症等疑难杂症
简介:沙海汶,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杂志编委、北京九华山荘国际保健俱乐部医学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专家委员会中医儿科组委员,北京农工民主党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等兼职。多次被评为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先进。主持科研项目“马钱复痿汤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200例临床研究”为“七五”国家级重要课题,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首届“医圣杯”国际中医药论文一等奖、美国阿斯维加斯首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大奖赛金杯二等奖。“小儿肺热咳喘冲剂新药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事迹被收入“科学中国人”、“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等。 主编《小儿痿证》等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创中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辨证施治之法,填补中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空白,相关论文被高等中医院校协编教材《中医儿科学》收入。多年来对儿科常用药物进行了剂型改革,力求便于儿童用药。 临床中,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发挥中医药优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专方与辨证用药相结合,力求提高疗效。 临床特色:擅长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小儿痿证、小儿汗症、多动症等疑难杂症。[详细]
田金洲主任医师
擅长: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帕金森病、中风、失眠、头痛、头晕等。
简介:田金洲,男,中医内科学医学博士(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理学博士(英国),神经心理学博士后(英国)。 现任职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III)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创新团队带头人,高等学校神经变性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 医疗专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记忆减退、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正常压力脑积水、多系统萎缩、中风、失眠、头痛、眩晕等病症。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认知与心理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荣誉表彰: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中华中医学会和中国青年联合会授予“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金奖。 学术成就: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联合攻关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26项,主要贡献有:(1)研制了中文版情节记忆量表及其正常参考值,填补了我国老年性痴呆诊断核心标准的空白,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建立了老年性痴呆的证候分型标准,发现认知损害与中医肾虚和痰浊有关,文章一经发表即被美国NIH官方网站全文收录,网上阅读已超过3500次;(3)发明了一种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药复方制剂,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美国Alzheimer’s Association颁发的Award和Fellowship奖,被首届老年痴呆国际大会推荐为“给老年性痴呆带来希望”的五种创新疗法之一,170多个西方网站报道;(4)牵头研制了《痴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指导原则(草案)》,被美国NIH官方网站全文收录,网上阅读3600多次,已获广泛认同和应用;(5)发明血管性痴呆治疗中药新药健脑宁颗粒,成为第28届国际卒中大会新闻,《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发明了血瘀证表征动物模型,成为证候模型研究50年的重大突破。 在《Alzheimer's and Dementia》、《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Neurobiology of Aging》、《Neuroscience Letters》和《中华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70篇,SCI收录46篇,主编《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痴呆诊疗指南》,副主编《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等学术专著。兼任《Alzheimer Research and Therapy》、《Chinese Medicine》等国际杂志编委。[详细]
姜良铎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发热性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老年病、热病、肝病、脾胃病、呼吸病、 疑难病等
简介:姜良铎,男,主任医师,1948年生,陕西米脂人,早年师从陕西名医张学文、郭谦享教授,1983年始师从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并获中国首届中医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卫生部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劳动社会保障部中药社保目录咨询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及保健品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热病专业学术会议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兼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台湾长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教授,解放军二炮总医院顾问、青海省政府科技顾问,陕西省榆林市科技顾问等职。从医三十余载,医术精湛,在发热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以及内科疑难病症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且疗效显著,素以解决疑难病症而著称。擅长中药、火罐、针灸、点穴、按摩等中医综合疗法;擅长制定医疗决策和健康计划。应邀会诊,并主持制定香港凤凰卫视著名女主播刘海若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疗效,引起国内外极大关注,为弘扬中医药做出了贡献。创立了状态医学理论、胚芽促健康动力理论和排毒解毒调补养生理论,提出“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的生物管道学说,在治疗、保健和益寿方面上有独到之处。发明“排毒养颜胶囊”、“胚芽滋养胶囊”、“水苏糖冲剂”均取得较好的医疗保健和社会经济价值。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作为主编出版了学术著作6部,作为编委出版了大型学术著作5部,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1991年被国家教育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多项。先后主持国家八五攻关、十五攻关、国家教育部、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课题。现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理论与应用研究(人体状态医学研究)及呼吸热病临床研究。 2003年北京SARS疫情初期亲临一线,拟出防非典方药,并设计东方医院赴长辛店非典医疗队中医药处方。是北京地区防治SARS中医药专家协作小组成员、国务院赴北京督察组成员。是2004年北京地坛医院6例SARS患者治疗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于拟定中医药治疗方案。获北京中医药抗击SARS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及三等奖各一项。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主持起草《中医药防治SARS技术方案》、《人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受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主持制定《北京地区流感中医药预防技术方案(草案)》。姜良铎教授已培养出博士硕士三十多名,其中陕西籍学生有张治祥硕士(子洲)、刘涓硕士(榆林)、刘承博士(子洲)、吴建军硕士(神木)、邓媛硕士(宝鸡)。[详细]
杨惠民主任医师
擅长:风湿病、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脑血管病
简介:杨惠民,男,主任医师,195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3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自从事临床以来,一直承担中医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疾病以及中医老年性疾病如:老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老年心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对中医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中医老年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造诣。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肝病等也有多年的临床研究,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和科研与及教学工作掌握了如何应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用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并用于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多次获省部级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在国家一级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及参与10部著作的编写。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详细]
杜怀棠主任医师
擅长:热病、肺系病、脾胃病、老年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简介:杜怀棠,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 社会兼职: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 全国中医内科热病专业委员会任委员;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开发协会理事; 北京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心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微机医学应用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工作经历: 1963年毕业后留佼从事内科工作师承于著名中医专家秦伯未、董建华教授 1973年-1974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进修心、肾、呼吸专业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 1981年-1984年任东直门医院内科副主任; 1985年-1993年任东直门医院院长,兼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 擅长热病、肺系病、脾胃病、老年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主要科研成果: 《风温肺热病临床研究》获1986年度卫生部科技乙级成果奖; 《心营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2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步等奖; 《高热证诊疗规范研究》获199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称号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