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团队
西南医院
三甲  综合
艾九松主任医师
擅长:风湿病,中医杂病
简介:艾九松,男,主任医师,中医科教授,于1965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历任全国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研讨会理事,全军老年医学专委会理事,重庆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于中医科全体共同努力在重庆地区率先成立风湿病专科,为攻克“第二癌症:类风湿关节炎”而不懈努力。积三十五年临床经验,灵活运用中西医理论,善长中医杂病,对脾胃论有较深的体会。[详细]
范文汉主任医师
擅长:头颈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嗓音疾病的显微手术和激光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及咽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范文汉,男,主任医师,教授、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耳鼻咽喉常见病及疑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临床经验丰富,临床特长:头颈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嗓音疾病的显微手术和激光手术治疗。擅长鼻腔、鼻窦及咽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详细]
彭毅志主任医师
擅长:烧伤救治,烧伤感染防治
简介:彭毅志,男,主任医师,教授,1958年8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3年获博士学位,现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全军烧伤与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烧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烧伤临床工作和烧伤感染防治的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全军“八五”、“九五” 、“十五”攻关课题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成就:证明了肠淋巴循环是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途径;较早提出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对肠粘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早期肠道营养能减轻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成功救治了一大批烧伤病人,治愈率达99%以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详细]
彭代智主任医师
擅长:危重烧伤救治,烧伤瘢痕整形,急慢性皮肤创面修复(外伤、溃疡、压疮等),皮肤肿瘤手术治疗(瘢痕癌、黑色素瘤等),皮肤纹身手术治疗
简介:彭代智,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博士后,现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全国烧伤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烧伤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杂志编委。从事烧伤专业工作二十余年,累计收治1000余例病人,总治愈率达99%以上,其中包括成功治愈重庆市“争光奖”获得者救火英雄刘咸丰等危重烧伤病人,创立了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和微电流促进创面愈合等创面修复的临床新技术,临床救治经验丰富。承担国家、军队等各级课题20项,主译专著1部,参编专著1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提出烧伤后免疫紊乱的概念和延迟性抗生素使用的原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黎鳌烧伤医学奖1项。[详细]
黄跃生主任医师
擅长:烧伤救治
简介:黄跃生,男,主任医师,教授,历任烧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烧伤专科医院院长。从事烧伤专业多年,对烧伤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开展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防治早期损害以及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的烧伤治疗新模式。主要专长:对烧伤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开展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防治早期损害以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的烧伤治疗新模式。救治成功率居全国领先水平。 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学军医系,198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余。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BURNS》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重庆市医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烧伤杂志》常务编委等20余项重要学术职务。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烧伤与整形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烧伤杂志》常务编委,1997.05-1999.06 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Galveston 医学分校生化与遗传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烧伤早期损害发生机理与临床防治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973”课题、军队“十五”指令性课题、军队“十一五” 专项等20余项课题研究任务。提出了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损害的“休克心” 学说,为烧伤早期缺血缺氧损害的防治提供了新方向;提出通过开展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以加速烧伤创面修复,减轻炎症反应,防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新思路;研究提出了烧伤延迟复苏补液公式、针对吸入性损伤发生机制关键环节的吸入性损伤治疗方案、早期救治与康复一体化的烧伤治疗新模式等临床救治方案和理念,提高了烧伤治疗水平和质量。 有关研究论文入选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编著的《外科选读教材》,国际烧伤学会主席Herndon和Pruitt教授在专家述评中给予肯定并在编写的专著中引用。组织领导和参与了多次有重大影响的烧伤救治活动,成功救治了一大批严重烧伤病人,烧伤总治愈率居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200余篇,国外发表32篇。主、参编专著1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并获“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培养研究生40名,其中博士15名,硕士25名。先后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首届医学中青年科技之星、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医务工作者、重庆市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十五”重庆高校十佳科技创新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专业技术一类津贴。1999年担任所长以来,烧伤研究所医疗、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2004年6月,烧伤研究所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军事医学烧伤科”荣誉称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