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医院科室
广医二院
三甲  综合

血液内科

科室医生:4
专家医生:0
科室简介:  广医二院血液科始建于1987年,在社会各界、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过几代学术带头人及全科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成为一支科研水平高、学术队伍合理、医疗技术精湛、服务优良、颇具规模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医学学科。2001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2003年获得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点学科,2004年获得广州医学院重点学科。
  血液科有固定病床20张,百级层流病床2张(主要用于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简易层流病床3张。具有设备先进的血液实验室,承担全院的血液学形态、血液分子生物学以及部分出凝血项目的检测,并为研究生提供实验研究基地,是目前广东省开展出凝血疾病研究最早、项目最齐全的实验室,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教委重点扶持实验室。同时,我科还拥有先进的百特CS-3000血细胞分离机,主要用于采集造血干细胞和进行血液成份单采术治疗。国内一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血液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2人。并有一批基础扎实、认真负责的专业血液护理队伍。就诊患者遍及省内外,月专科门诊患者1200余人。
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血液肿瘤的诊治、出血性疾病诊治和血栓性疾病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居广东省先进行业。
  血液内科是目前省内唯一开展肿瘤药敏检测和对耐药逆转研究较深入的单位。首先开展白血病体外肿瘤药敏试验;重点研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规律、对化疗的药物敏感性、耐药产生的机制及耐药逆转、白血病细胞的基因变化、癌基因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癌基因检测对白血病诊断、疗效判断、监测复发等方面的意义、反义核酸封闭癌基因的疗效等。1991年我科在广州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异基因、自体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及丰富的治疗经验,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急性白血病最长无病生存时间达15年。
  此外,应用蛇毒C组分治疗血液肿瘤也是我院首创并已在全市推广使用的。1998年起针对重型再障的预后差、支出费用大、治疗难度大等存在问题,开展用ATG+环胞素A等免疫治疗为主的综合手段治疗重型再障,获得较好成果,先后治愈重型再障10例(年龄7-69岁);对遗传性贫血的诊断和早期诊断亦居本市领先地位。
  血栓性疾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塞是我国人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率200-500/10万人/年,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致残率高,每年花费的医疗费用占总体的40%左右,故政府对血栓性疾病防治的研究重点投入,“九五”、“十五”期间均在全国成立了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点攻关协作组。我科自九十年代起已开始通过对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物质及纤溶系统的全面检测,探讨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和发病机制,并利用某些中药和蛇毒成分进行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在全国应用中药和蛇毒抗栓治疗领先一步。
  在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研究领域中,血液学实验室在全省开展出凝血疾病研究最早,项目最齐全。多年来潜心研究血栓性疾病(心、脑血管、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的溶栓治疗、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血小板疾病、凝血因子缺陷;蛇毒抗血栓药物的发掘、应用等,在全省出凝血疾病研究方面居领先水平。我科还开展对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和临床研究,通过联合多学科对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病因、实验室指标以及防治措施的探讨,为国内尚处于空白领域的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提出符合我国特色的静脉血栓的诊治指南。
  学科有独立的血液学实验室,目前有副主任技师1名,技师2名。除常规开展血液系统疾病的各种诊断性检查外,主要承担研究生的课题和学科科研任务。拥有价值约170万元的仪器设备,可进行骨髓形态学、出凝血、HLA组织配型以及血液病遗传学等研究,常规开展项目22项,其中出凝血检查的实验室项目是广东省内最完善和突出的。2008年有13%的出凝血检查标本是来自外院病人。
庞缨副主任医师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及出血性疾病
叶絮副主任医师
擅长:血液恶性疾病(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
华佳叶副主任医师
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