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医院科室
武汉同济医院
三甲  综合

肝胆外科

科室医生:14
专家医生:0
科室简介:  肝胆外科分为肝脏外科和胆胰外科。 
  
  1998年肝脏外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陈孝平教授任中心主任。同年,陈孝平教授还组建成立了湖北省肝癌防治研究协作组,并担任组长。1999年同济肝脏外科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肝癌射频消融、冷冻和微波固化治疗,2003年起开展经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肝脏外科中心现有开放床位94张,附设一间设备齐全的微创治疗室和一间先进的实验室。年门诊量达1.4万人次,年手术量1000余台。至今已施行各类肝脏手术逾万例,成功切除最大肝血管瘤重达10余公斤,最大肝癌重达7.0公斤。
  
  2001年陈孝平教授主持并起草了我国第一个“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中华外科杂志,2001,10:762),并于2004年和2009年分别两次对原方案进行了修订。该选择方案公布后,为我国外科界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时,提供了选择治疗方法的参考依据,受到了广泛的好评。2010年陈孝平教授又组织全国肝外科学组的专家,对“肝脏解剖和肝切除手术命名以及肝血流阻断方法与选择原则”形成了共识,为我国肝脏外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外科杂志,2010,3:196)
  
  2002年以来,陈孝平教授、裘法祖教授和吴在德教授总结了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即“肝外科手术系列研究和技术改进”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前者获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者获2005年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孝平教授任外科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和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在肝门部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术式上均有所创新,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了相关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已在全国各大医院得以推广应用。该项成果(肝胆胰外科几种新手术技术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湖北省肝脏外科临床研究中心在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挂牌成立,陈孝平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2009年陈孝平教授又将其1985年提出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设想应用于临床实践,成功地开展了亲属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供体即为“暴走妈妈”), “暴走妈妈”的事迹全国家喻户晓,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视频)。同时在陈孝平教授的带领下,该院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降到了国际最低水平。
  
  目前,肝脏外科中心现有医师15人,技术人员2名,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自1960年即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78年起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02年起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现有博士后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至2009年底已有3名博士后出站,已毕业博士生约50名,硕士生100余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及腔镜外科中心是专门从事胆道和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专科,是同济医院“肝胆胰研究所”和“腔镜外科诊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开放床位86张,年手术量1500余台次。胆胰外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教授7人,其中3人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5名,主治医生4人,有多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及归国留学人员。能胜任各种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复杂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手术综合治疗方面成绩卓著,社会反响良好。1947年始自裘法祖教授任外科主任主持外科工作后,就开展了“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等;1951年裘法祖教授在全国率先开展并报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胆石症”等,推动了中国胆道外科的发展;1958年率先在全国施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1963年开展胰岛细胞瘤的外科治疗,至今仍居国内领先地位;1984年他们科在全省首先了开展胆道镜取石技术,时至今日该科仍为全省最早的胆道镜外科治疗中心;1987年在裘法祖院士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胆道流体动力学与胆管结石成因的实验研究”,首次提出了胆结石成因与胆道流体力学的关系,为他们国胆石成因的临床基础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荣获“国家教育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该科率先在全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996年11月该科举办“卫生部腔镜外科临床应用学习班”,是全国腹腔镜学组副组长单位;1997年1月召开“首届武汉-香港腔镜外科手术研讨会”并成立同济医院腔镜外科中心;2000年11月举行“第五届全国腔镜外科大会暨海峡两岸一般外科研讨会”;2003年与强生医药器材有限公司共同举行“全国首次腹腔镜外科临床应用研讨会”,同年又在上海举办了“全国腹腔镜外科学术研讨会”,推动了全省乃至全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从而确立了他们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05年该科被中华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授予全国首批普外科腹腔镜培训基地;2009年他们科成功地开展了湖北省首例经脐单通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南地区首例经脐单通道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以及经脐单通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10年他们科成功开展了中原地区首例腹腔镜下胰腺手术,开创了中原地区腹腔镜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科室的医疗团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疑难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其中胰腺肿瘤和胆道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手术后综合治疗及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曾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使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有明显的改观。目前该科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胰腺手术”、“单通道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和阑尾切除术”、等新技术,并得到了很好的疗效。该科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胆道、胰腺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及治疗方面,尤其是胰腺肿瘤、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
  
  科室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并在国内多家有影响的医学杂志担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4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科室具备完善的诊疗设备,如腹腔镜、电子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液电碎石仪、超声刀、Ligasure、腹腔镜超声等,能为病人提供完善的检查和治疗。
  
  同济医院肝脏及门脉高压症外科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3年,同济医院普通外科陆续开展了脾切除及各类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对脾肾静脉分流术作了改进,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1957年,在裘法祖教授指导下,开展了第一例规则性肝切除术,为我国最早开展此项手术的单位之一,并于1958年在郑州举行的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上首次作了报告。
  
  1958年在裘法祖教授领导下,夏穗生和吴在德一起首次尝试了犬同种异体肝移植。1973年起,共开展了130次同种异体原位狗肝移植,从而开创了我国肝移植的系统研究工作。1977年起,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肝移植的单位之一,在裘法祖教授带领下连续开展了临床肝移植13例,是我国临床肝移植第一阶段积累病例最多的一组。最长存活达264天,也是当时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1例,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该项成果获得1980年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1964年在裘法祖教授的指导下,对肝门解剖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提出了肝切除手术操作的若干改进,为规则性肝切除术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经验。
  
  60年代末开始,外科经常派高年医师下乡,开展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主要行脾切除术),与省、市兄弟医院一起,治疗了大量病人,为基层培养了技术骨干。裘法祖教授作为全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组长之一,领导、组织并多次亲自深入农村基层,指导和开展脾切除和胃底横断等手术,积极推动全国开展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为我国血防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70年代中期,裘法祖教授提出了“门脉高压是肝硬变形成过程中机体的重要代偿性变化”及“肝炎后肝硬变与血吸虫肝硬变有本质区别”等理论,对普遍采用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提出了质疑。1977年他提出了胃底横断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接着他阐明了冠状静脉病理解剖和最高位食管支后,又提出了独创性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而提出了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现代观点,其主要理论和技术在全国迅速推广。在此系列研究中,戴植本教授、吴在德教授和其它外科医师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该项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80年代中期,戴植本教授提出了“门奇反常血流及分布”的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理论与实践。戴植本教授自1994年至1997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脉高压组组长。
  
  1981年起,吴在德教授先后开展了Nd:YAG激光光纤手术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和接触式YAG激光刀在实质性脏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年陈孝平教授提出了“采用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将自体的肝脏保留一部分,再腾出相应空间移植部分肝脏”的设想,研究成果经全国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末陈孝平首创在术中B超指导下施行肝切除术,该项技术通过了湖北省卫生厅主持的科研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9年在国内首先报道了系统肝段切除术,提出肝脏每个解剖部位都可以行手术切除,即肝脏无手术禁区;1994年提出肝癌按大小不等分为4个类型,即:①微小肝癌,直径<2cm;②小肝癌,直径为2-5cm;③大肝癌,直径为5.1-10cm;④巨大肝癌,直径>10cm。在国内外最早有计划的施行巨大肝癌切除术,提出“就相同范围肝切除而言,肿瘤大小与切除肝实质量呈负相关的理论”,肿瘤大小不是评估能否施行肝切除的唯一标准。陈孝平教授因在肝脏外科领域成绩突出,分别于1996年获“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1997年获首届“吴孟超肝胆外科基金奖”。1995年杨镇教授的“肝微循环障碍和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陈孝平教授的“无水乙醇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获湖北省卫生厅二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
  
  1998年肝脏外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陈孝平教授任中心主任。同年,陈孝平教授还组建成立了湖北省肝癌防治研究协作组,并担任组长。1999年同济肝脏外科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肝癌射频消融、冷冻和微波固化治疗,2003年起开展经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肝脏外科中心现有开放床位94张,附设一间设备齐全的微创治疗室和一间先进的实验室。年门诊量达1.4万人次,年手术量1000余台。至今已施行各类肝脏手术逾万例,成功切除最大肝血管瘤重达10余公斤,最大肝癌重达7.0公斤。
  
  2001年陈孝平教授主持并起草了我国第一个“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中华外科杂志,2001,10:762),并于2004年和2009年分别两次对原方案进行了修订。该选择方案公布后,为我国外科界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时,提供了选择治疗方法的参考依据,受到了广泛的好评。2010年陈孝平教授又组织全国肝外科学组的专家,对“肝脏解剖和肝切除手术命名以及肝血流阻断方法与选择原则”形成了共识,为我国肝脏外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外科杂志,2010,3:196)
  
  2002年以来,陈孝平教授、裘法祖教授和吴在德教授总结了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即“肝外科手术系列研究和技术改进”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前者获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者获2005年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孝平教授任外科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和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在肝门部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式、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术式上均有所创新,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了相关疾病手术治疗效果,已在全国各大医院得以推广应用。该项成果(肝胆胰外科几种新手术技术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湖北省肝脏外科临床研究中心在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挂牌成立,陈孝平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2009年陈孝平教授又将其1985年提出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设想应用于临床实践,成功地开展了亲属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供体即为“暴走妈妈”), “暴走妈妈”的事迹全国家喻户晓,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视频)。同时在陈孝平教授的带领下,该院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降到了国际最低水平。
  
  目前,肝脏外科中心现有医师15人,技术人员2名,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自1960年即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78年起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02年起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现有博士后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至2009年底已有3名博士后出站,已毕业博士生约50名,硕士生100余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及腔镜外科中心是专门从事胆道和胰腺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专科,是同济医院“肝胆胰研究所”和“腔镜外科诊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开放床位86张,年手术量1500余台次。胆胰外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教授6人,副教授4名,有多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及归国留学人员。能胜任各种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复杂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手术综合治疗方面成绩卓著,社会反响良好。1947年始自裘法祖教授任外科主任主持外科工作后,就开展了“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等;1951年裘法祖教授在全国率先开展并报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胆石症”等,推动了中国胆道外科的发展;1958年率先在全国施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1963年开展胰岛细胞瘤的外科治疗,至今仍居国内领先地位;1984年该科在全省首先了开展胆道镜取石技术,时至今日该科仍为全省最早的胆道镜外科治疗中心;1987年在裘法祖院士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胆道流体动力学与胆管结石成因的实验研究”,首次提出了胆结石成因与胆道流体力学的关系,为我国胆石成因的临床基础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荣获“国家教育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该科率先在全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996年11月该科举办“卫生部腔镜外科临床应用学习班”,是全国腹腔镜学组副组长单位;1997年1月召开“首届武汉-香港腔镜外科手术研讨会”并成立同济医院腔镜外科中心;2000年11月举行“第五届全国腔镜外科大会暨海峡两岸一般外科研讨会”;2003年与强生医药器材有限公司共同举行“全国首次腹腔镜外科临床应用研讨会”,同年又在上海举办了“全国腹腔镜外科学术研讨会”,推动了全省乃至全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从而确立了该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05年该科被中华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授予全国首批普外科腹腔镜培训基地;2009年该科成功地开展了湖北省首例经脐单通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南地区首例经脐单通道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以及经脐单通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10年他们科成功开展了中原地区首例腹腔镜下胰腺手术,开创了中原地区腹腔镜技术应用的新领域。
  
  科室的医疗团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疑难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其中胰腺肿瘤和胆道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手术后综合治疗及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曾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使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有明显的改观。目前该科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胰腺手术”、“单通道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和阑尾切除术”、等新技术,并得到了很好的疗效。该科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胆道、胰腺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及治疗方面,尤其是胰腺肿瘤、胆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

  科室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并在国内多家有影响的医学杂志担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4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科室具备完善的诊疗设备,如腹腔镜、电子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液电碎石仪、超声刀、Ligasure、腹腔镜超声等,能为病人提供完善的检查和治疗。
张志伟主任医师
擅长:甲状腺、乳腺、胃肠、胰腺、脾等各种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治;肝...
黄志勇主任医师
擅长:肝胆胰、胃肠、乳腺、甲状腺外科疾病的诊治;原发性肝癌、转...
陈义发主任医师
擅长: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手术切除治疗、移植...
张必翔主任医师
擅长:从事腹部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及临床...
刘飞龙主任医师
擅长:门静脉高压症和胃肠肿瘤的外科治疗
张斌豪主治医师
擅长:肝胆外科疾病
朱鹏主治医师
擅长:肝胆胰疾病,门脉高压症的治疗
王少发主治医师
擅长:肝脏移植、肝胆胰脾外科疾病
张万广副主任医师
擅长:肝脏肿瘤、肝硬化、阻塞性黄疸、转移性肝癌、肝移植、胆胰疾...
肖震宇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复杂肝脏良恶性肿瘤、门静脉高压症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
梅斌副主任医师
擅长:肝胆外科各类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
朱峰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类胆道胰腺手术和腹腔镜、胆道镜微创治疗
张伟副主任医师
擅长: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脏肿瘤,肝脓肿,肝血管瘤,肝囊肿,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