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医院科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耳鼻咽喉科

科室医生:3
专家医生:0
科室简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始建于1963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及医疗研究基地。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被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批准为重点学科。

  一、学科队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现有5人,以周凌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教授3人,讲师1人,护士 1人,硕士生导师3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2人,中专1人。黑龙江省名中医1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理事1人,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各1人,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省医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省干部医疗保健会诊专家组专家1人,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1人。学科队伍稳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均较合理。

  二、医疗水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有诊室3个,测听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各1个。住院床位为10张。耳鼻喉科年门诊量大约在18000 ~200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为50~60人次。在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对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干燥及萎缩性鼻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干燥及萎缩性咽炎、耳鸣、耳聋等疾病的治疗有独道之处,并对上述疾病的研究已确立方向,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及疑难病的长处,研制出自制中药20余种,临床疗效显著。同时,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开展各种手术。

  三、科学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努力开展中医药特色研究,探索出多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学术发展方向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确立三个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咽喉疾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耳聋耳鸣的研究; 中医药防治鼻病的研究。承担科研课题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厅局级6项,校级5项),已结题验收6项、在研课题6项,获奖成果6项,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

  四、人才培养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人员素质高、业务强、团结进取,务实求真,与时俱进,开设承担学校各层次、各专业学生《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任务。完成教学课题1项,获教学成果奖1项,参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谈喉科学》各1部,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3人,毕业获硕士学位10人。

  五、条件建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拥有300余万元的现代化诊疗设备,设备先进的中心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病理实验室与信息资料室为本学科临床、教学与科研水平再上新高提供了有利保障。

  六、学术交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注重以学术交流促进医教研工作发展,多次举办专业讲座,先后参加世界、全国、省级专业学术研讨会或培训班22人次,赴台湾讲学1人次,承办省级学术交流会3次。

  七、标志性成果

  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9篇,出版著作13部,获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奖2项,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总结出系列中药(汤、丸、散)制剂,形成“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局面,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逐步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

  耳鼻咽喉科特色病种

  1、咽炎

  特色简介:

  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1.外邪侵袭,上犯咽喉治宜疏风散邪,宣肺利咽,风热外袭者,方用疏风清热汤加减;风寒外袭者,方用六味汤加减。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者,治宜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方用清咽利膈汤加减。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者,治宜滋养阴液,降火利咽,肺阴虚者,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肾阴虚者,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4.脾胃虚弱,咽喉失养者,治宜益气健脾,升清利咽,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者,治宜补益脾肾,温阳利咽,方用附子理中丸加减。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者,治宜祛痰化瘀,散结利咽,方用贝母瓜萎散加味。

  (二)外治法:含漱、吹喉、、含服、蒸汽或雾化吸入。

  (三)其他疗法:可选择按摩、导引、烙治等疗法。

  2、喉炎

  特色简介:

  喉炎属中医喉喑范畴。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根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又可分为急喉喑与慢喉喑。急喉喑,又称暴喑,因其证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而得名。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喉炎。慢喉喑,是指久病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而言,故又称久喑,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喉炎。

  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1.风寒袭肺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用三拗汤加减。2.风热犯肺者,治宜疏风清热,利喉开音,方用疏风清热汤加减。3.痰热壅肺者,治宜清热泻肺,利喉开音,方用泻白散加减。4.肺肾阴虚者,治宜滋阴降火,润喉开音,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5.肺脾气虚者,治宜补益肺脾,益气开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6.血瘀痰凝者,治宜行气活血,化痰开音,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减。

  (二)外治法:含服、蒸汽或超声雾化吸入。

  3、慢性鼻炎

  特色简介:

  慢性鼻炎属中医鼻窒范畴,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

  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者,治宜清热散邪,宣肺通窍,方用黄芩汤加减。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者,治宜补益肺脾,散邪通窍,肺气虚为主者,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脾气虚为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二)外治法:滴鼻、超声雾化吸入、下鼻甲注射。

  4、鼻窦炎

  特色简介:

  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临床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1.肺经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用银翘散加减。2.胆腑郁热着,治宜清泻胆热,利湿通窍,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3.脾胃湿热着,治宜清热利湿,化浊通窍,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4.肺气虚寒着,治宜温补肺脏,散寒通窍,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5.脾气虚弱着,治宜健脾利湿,益气通窍,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外治法:包括滴鼻法、熏鼻法、鼻窦穿刺冲洗法、置换法、理疗等。

  5、变应性鼻炎

  特色简介: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可常年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

  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者,治宜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者,治宜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者,治宜温补肾阳,固肾纳气,方用肾气丸加减。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者,治宜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

  (二)外治法:1.滴鼻法、嗅法、吹鼻法、塞鼻法。

  (三)其他疗法:可采用穴位注射、穴位敷贴及按摩疗法。

  耳鼻咽喉科诊疗专长

  (一)耳鼻咽喉局部四诊(包括耳鼻咽喉的望闻问切)

  特色简介

  1.耳局部四诊

  (1)望诊:主要观察耳廓、外耳道、鼓膜等变化。

  (2)闻诊:包括嗅诊和听诊。

  (3)问诊:问耳聋、问耳鸣、问眩晕、问耳痛。

  (4)切诊:主要对耳廓、耳周及耳道进行触诊。观察有无压痛、牵拉痛等,同时观察是否触及新生物及活动度。

  2.鼻局部四诊

  (1)望诊:外鼻、鼻腔望诊、鼻涕望诊、鼻血望诊:  

  (2)闻诊:嗅诊、听诊。

  (3)问诊:问鼻塞、问鼻涕、问嗅觉、问鼻痛。

  (4)切诊:外鼻部触诊、鼻腔内触诊

  3.咽喉局部四诊

  (1)望诊:鼻咽部望诊、口咽部望诊、喉咽部及喉腔望诊、喉的外部望诊

  (2)闻诊:嗅诊、听诊。

  (3)问诊:问咽喉疼痛、问咽喉异物感、问吞咽情况、④问发音情况。

  (4)切诊:颈部触诊、咽喉触诊。

  (二)耳鼻咽喉病常见病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特色简介

  1.耳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包括耳痛、耳流脓、耳鸣耳聋、眩晕、鼓膜异常。

  2.鼻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包括鼻塞、流涕、头痛、鼻衄、嗅觉异常。

  3.咽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包括咽喉红肿疼痛、咽干痒、异物感、声音异常、咽喉病危候。
马莉主任医师
擅长:用中药、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的顽固性疾病;变应性...
唐英主任医师
擅长:中医中药治疗耳鼻喉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尤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