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院频道 > 专家介绍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综合

专家团队

刘丹平主任医师
科室:内科
擅长: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
简介:刘丹平,男,主任医师,教授,骨科主任,外骨关节外科病区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心实验室主任。

学术任职情况
1.辽宁省抗癌协会第四届肉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辽宁省康复医学会第一届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3.辽宁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4.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常务编委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获辽宁省科委科技成果3项,辽宁省教委科技成果2项,锦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已发表国家级论文42篇,撰写专著3部。

主要工作成绩如下: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
1.刘丹平,邵佑之.微量直流对骨痂中成纤维细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华实验外杂志,1993,10(6):273-274
2.刘丹平,朱通伯,杜靖远,等.开放性骨折创面细菌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中华骨科杂志,1998,18:(8)480-483
3.刘丹平,肖巍,向建平,等.开放性骨折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2及Tac抗原表达的变化.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1):64-67
4.刘丹平,朱通伯,杜靖远,等.开放性骨折清创前后创面细菌学定量分析及其对清创术的指导意义.中华创伤杂志,1999,15(2):153-154
5.刘丹平,向友华,朱通伯,等.5例Ⅲ度开放性骨折院内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34-235
6.刘丹平,胡蕴玉,施新猷,等.穿刺抽取兔骨髓的方法探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6:741-744
7.刘丹平,王国贤,胡蕴玉,等.不同方式抽取的新西兰白兔骨髓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量差异.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0,8(3)157-163
8.刘丹平,尹丽洁,关振家,等.单纯髋臼后壁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一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3):25-25
9.刘丹平,宋耀滨,关振家,等.体外培养bFGF,PDGF,TGF-β对兔MSC的ALP活性和增殖的影响.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1):5-9
10.刘丹平,栗刚,张德志,等.体外培养状态下新西兰白兔MSC的传代增殖特性.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2):1-4
11.刘丹平,栗刚,蒲勤,等.srhBMP2m、Dex对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MSC增殖的影响.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3,3(4):283-286
12.刘丹平,栗刚,关振家,等.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骨髓中CFU-F集落及成骨性CFU-F集落数量观察.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3,13(4):231-235
13.刘丹平,李丹,栗刚,等.兔骨髓基质细胞在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上生长状态上生长状态的观察.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26(1):1-4

以第二作者发表的文章
1.王国贤,刘丹平.人参二醇皂甙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过化质及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锦州医学院学报,1995,16(4):10-12
2.王国贤,刘丹平.沙土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内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锦州医学院学报,1996,17(1):4-5
3.王国贤,刘丹平,王化洲,等.1,6—二磷酸果糖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8):21-22
4.张德志,刘丹平,关振家,等.外伤性肩峰下肩关节后脱位一例.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6):408-408
5.侯丽敬,刘丹平,肖志洁.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和感染及护理对策.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9):642-645
6.张正,刘丹平,等.腺病毒介导的BMP2诱导成骨研究.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5,12(2):37-41
7.张正,刘丹平,蒲勤,等.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 CMV- BMP2+-IRES-hrGFP-1的构建和鉴定.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26(3):1-4
8.魏利成,刘丹平.BMP2基因转染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实用手外科杂志,2005,19(4):222-223
9.李晖,刘丹平.骨形态发生蛋白-2局部基因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解剖与临床.2005,10(4):329-331
10.李晖,刘丹平.骨形态发生蛋白-2局部基因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6):864-866
11.陈峻江,刘丹平,崔大祥,等.hBMP2转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兔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6,14(1):44-46
12.李晖,刘丹平,等.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
13.魏利成,刘丹平,蒲勤,等.pcDNA3-h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前后生长特性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
14.李晖,刘丹平,袁红霞,等.狗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潜能的研究.山西医药杂志,2006,35(2):103-105
15.于洋,刘丹平,智晓东,等.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在牛松质骨载体上的生长与分化.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4):13-15
16.胡汉祥,刘丹平.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7,28(1):44-47
17.李晖,刘丹平.犬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异种骨复合修复自体尺骨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2):6330-6333
18.翟波,刘丹平.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治疗骨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1):8333-8336
19.穆林,刘丹平.骨外固定器的临床应用进展.医学综述.2007,13(21):1631-1633
20.王栋梁,刘丹平,张正,等.地塞米松预培养兔BMSCs促进腺病毒介导BMP2转基因的高效表达.中华创伤杂志2007,11(23):878-880
21.陈毅,刘丹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进展.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8,31(2):119-122
22.王再德,刘丹平.两种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29(3):207-209
23.陈毅,刘丹平.三种细胞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1):4093-4096
24.王再德,刘丹平.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医学综述.2008,14(14):2143-2147
25.Wei licheng, Liu danping, Pu qin. In vitro expression and in vivo osteogenic capability of pcDNA3-hBMP2-transfected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rabbits.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08, 12,(38):7587-7590.
26.李谌,刘丹平.低氧诱导因子1在骨缺损过程中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50):9946-9950
27.倪建光,刘丹平.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8):1525-1528
28.胡汉祥,刘丹平,张正,李晖,王栋梁,巴彩凤.腺病毒骨形成发生蛋白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及示踪作用。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12):1690-1692

科研立项获奖情况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将BMP2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基质细胞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批准号:30070757),2001.01-2003.12,18万元;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Dex诱导并促进Adv-BMP2感染的兔MSC高效表达BMP2及其在新型载体A-W-MGC上的成骨效应研究》(批准号:30672125),2007.01-2007.12,8万元。
3.参与(第一参与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生物活性骨的复合制造方法探索》(批准号:59975074),20万元;
4.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促进转染BMP2基因后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载体(A-W GC)上粘附、增殖和成骨的研究》(批准号:20062199),2007.01-2009.12,3万元。
5.主持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一项,《将Adv-VEGF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MSC诱导其向EC方向分化及其在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作用研究》(批准号:2007T109),2008.01-2009.12,10万元。
6.辽宁省教委攀登计划课题一项《狗MSC和BMP与多孔HA载体复合的成骨效应研究》(编号:20071019),2001.1-2003.12,5万元;
7.锦州医学院院内资金课题一项《不同生长因子对兔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3万元。
8.辽宁省教育厅B类课题一项(第一参与者),《药理性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批准号:20040133),1.5万元。

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奖项)
1.2001年4月入选辽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第二批)
2.2001年5月被共青团锦州市委等七家单位联合授予“锦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
3.2001年10月被锦州市卫生局授予“锦州市杰出青年医生”光荣称号
4.2004年2月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5.2006年10月被辽宁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健康卫士楷模”荣誉称号。
6.2008年12月5日荣获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中国医师奖提名奖。